主办:中国评论通讯社
首页|头条|焦点|大陆|台湾|港澳|国际|美国|两岸|华人|经济|财经|军情|社会
人物|文萃|图片|文化|娱乐|评论|社评|快评|观察|专论|网评|外电|智库|智囊
专题|专访|专页|周边|诗词|出版|编译|网书|数据|动态|电讯|名家|记者|简介
   2025年4月11日 星期五
设为首页】【加入最爱】【中评邮箱
您的位置:首页 ->> 中评电讯 】 【打 印】 
亩产3000斤 袁隆平遗愿在粤实现
http://www.CRNTT.com   2021-11-27 11:02:26


  中评社北京11月27日电/据大公报报道,11月26日上午,在广州黄埔区洋田村,作为验收专家组组长、中国工程院院士罗锡文宣布,经过7人专家组的现场测产,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双季稻亩产3000斤高产攻关黄埔示范基地晚稻实际亩产726.4公斤,加上早稻亩产783.1公斤,全年双季稻亩产1509.5公斤(3019斤)。

  这个数字,意味着广州黄埔区成为了“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院士2020年提出双季亩产3000斤攻关目标后,广东省首个早稻和晚稻在同一田块(面积30亩以上)突破双季稻亩产3000斤的地区。

  罗锡文表示,水稻种植要获得高产,有四个基本要求,即良田、良种、良法、良态。而在广东种植水稻条件并不算好,取得高产是比较困难的。

  比如,广东高温、雨水天气多,病虫害多发易发,土地也不算优质。同时,广东特别是珠三角地区昼夜温差小,不利于农作物蛋白质和淀粉的转化。

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网移动版 】 【打 印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社微信  

 相关新闻:
首页 | 港澳新闻 | 国际时事 | 两岸专区 | 军事聚焦 | 评论世界 | 财经视角 | 文萃大观 | 中评电讯 | 时事专题
关于我们 | 中评动态 | 招聘人才 | 联系方式 | 链接方式 | 中评律师 | 验证记者证 | 免责条款
     最佳浏览模式:1024x768或800X600分辨率   © Copyright 中国评论通讯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