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 
“不拘一格评人才”的氛围正在形成
http://www.CRNTT.com   2024-02-21 11:23:19


 

  不数年头论业绩。对科研人员主要看研究成果能否“顶天立地”;对临床医务人员主要看是否能看病、会看病、看好病;对各类教师主要突出教育教学能力和业绩,把教学质量作为主要标准。

  论文不作硬杠杠。对卫生专业技术人员,淡化论文要求,临床病案、手术视频、流行病学调查报告等成果形式均可替代论文要求;对研究人员,强调论文质量,淡化数量要求;对高校教师,不以SCI、SSCI等论文指标作为前置条件和判断的直接依据。

  奖项成为加分项。改变以静态评价结果给人才贴上“永久牌”标签的做法,获奖作品的级别和数量等不再是职称评审的门槛条件,而是作为评价能力水平的加分项。

  问: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破”得不够、“立”得也不够,既有中国特色又有国际竞争比较优势的人才发展体制机制还没真正建立。在职称制度改革中,如何处理“破”与“立”的关系、如何协调“放”与“管”的尺度?

  答:深化职称制度改革以来,在中央文件和人社部会同行业主管部门出台的各系列职称改革意见中,均对破“四唯”提出明确要求。目前基层落实还有一个过程,一些地方和部门把握不好“破”和“立”、“放”和“管”的关系,对如何操作缺少相应办法。2022年,人社部出台《关于进一步做好职称评审工作的通知》,坚持“破”与“立”相结合,不立不破,先立后破;坚持“放”与“管”相结合,既注重发挥用人单位主体作用,又强化监督指导,确保中央精神和改革政策落实落地。

  着眼“如何立”:一是动态调整职称评审专业。探索将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新业态、新职业纳入职称评审范围。二是完善职称评价标准。建立体现职业道德、专业能力、技术水平、学术影响力等多维度的职称评价指标体系。三是推行代表作制度。以专利成果、项目报告、工程方案、设计文件、教案、病案等多种成果形式作为评审材料,重点考查研究成果和创作作品质量。

  着眼“如何破”:一是合理设置论文和科研成果要求。明确除基础研究外,各职称系列不将论文作为职称申报的必要条件。变论文“单选”为成果“多选”。二是破除“唯学历”“唯奖项”倾向。不具备规定学历要求但业绩显着的可由专家推荐破格申报,技工院校毕业生可参照申报。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 


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网移动版 】 【打 印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社微信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