着眼“如何评”:一是完善业内同行评价机制。高质量组建职称评审委员会,鼓励开展对成果本身进行的直接同行评价。二是建立职称评审绿色通道。取得重大技术突破、解决重大技术难题等高层次专业技术人才和急需紧缺人才,可直接申报高级职称。特殊人才可由专家举荐。三是加大对基层职称评审的政策支持。对县以下基层单独制定职称评审标准,主要考察职业道德、实践能力、工作业绩、群众认可度等。在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等地区单独划定部分专业职业资格考试合格标准。四是发挥用人单位主体作用。有序下放职称评审权限,鼓励用人单位分类制定评价标准,不得在论文、科研成果等方面层层加码。
着眼“如何管”:一是强化职称评审监管。继续深入清理“四唯”现象,公布投诉举报方式,主动接受社会监督。严肃处理职称评审中“说情打招呼”现象,严防滥用行政权力干预职称评审。二是优化职称评审服务。优化工作流程,减少申报材料,加强信息化建设,做到全国职称评审结果可查询可验证。
问:在全社会形成积极、健康、科学、合理的选人用人环境,有助于真正实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职称制度改革如何让更多人共享改革成果、尽情施展才华?
答:职称制度改革通过增设职称评审专业、扩大评审范围等措施,让更多专业技术人才享受改革红利。适应产业发展需要,艺术创意设计、动漫游戏、快递工程等13个评审专业纳入职称评价范围。经过改革,户籍、地域、身份、档案等制约条件也被进一步打破。2020年,人社部印发《关于进一步做好民营企业职称工作的通知》,扫清4336万民营企业人才参加职称评审的隐形门槛。高技能人才与专业技术人才职业发展贯通也在顺利推进,2018年以来,已有1万余名高技能人才取得职称。
职称层级设置也得到进一步健全。改革前,工程、经济、会计等11个职称系列未设置正高级职称,近3000万专业技术人员终其一生只能取得副高级职称。2017年,人社部印发《关于在部分职称系列设置正高级职称有关问题的通知》,将所有职称系列均设置到正高级。截至目前,11个系列共新增正高级职称15.2万人。
济济多士,乃成大业。只有真正解除了专业技术人才的后顾之忧,才能更大限度释放人才创新创造动能。全国人社系统还将继续以建设国家战略人才力量为重点,纵深推进人才评价、使用、激励等体制机制改革创新,不断解决人才在成长过程中遇到的难点、痛点问题,为人才发挥作用、施展才华提供更加广阔的天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