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第6页 】 
见龙在田:洛阳出土铜镜上的龙纹纵览
http://www.CRNTT.com   2024-02-23 11:28:16


 
  这一时期,镜上龙纹呈现出与众不同的特点。如洛阳郊区庞家沟出土一面隋代四神十二生肖镜,内区四神中的龙首昂起,尖吻突出,青龙的体势更加修长,肩生翼翅,四肢强健,呈行走状,前后有祥云衬托。外区十二生肖中的辰龙与巳蛇为邻,立姿,空间狭小,故以简化、概括的形式来表现其身姿。

  初唐镜以2001年洛阳偃师杜楼砖厂唐贞观二十一年(647年)崔大义及妻李夫人合葬墓出土四神十二生肖镜为代表。自龙首、细颈至前肢,呈现出S形的曲线美。舒展的四肢,飘逸的双翼,后扬的长尾,展示出一种灵动之姿(图十)。

  盛唐镜的典型例证是1984年洛阳偃师杏园村唐开元二十六年(738年)李景由墓出土直径为24厘米的盘龙镜,现于北京中国考古博物馆展出(图十一)。还有一面洛阳北窑村出土口中含珠的盘龙镜,目前在洛阳博物馆举办的“寻迹中国龙:洛阳出土龙文物特展”中展出(图十二)。唐代盘龙镜大气开张的体势,强健有力的四肢,凝心聚气的神情,鳞爪飞扬的动感,无一不彰显着大唐的非凡气度与万丈豪情。

  中唐镜见于1955年洛阳涧西唐兴元元年(784年)陈曦夫妇合葬墓出土一面月宫对鸟盘龙镜,自上而下的纹饰分别为月宫、对鸟与盘龙。神龙跃出水面,昂首曲颈,张牙舞爪,一后肢与龙尾相绞缠,两侧各有一朵祥云映衬(图十三)。值得注意的是,还有一种复古倾向反映在唐代龙纹镜上。如洛阳北窑村出土仿战国蟠虺纹的蟠龙镜,龙首硕大,两两相对,大眼,尖角,身躯回环缠绕,饰以细致入微的云雷纹。偃师杏园村2503号中唐墓出土仿汉镜风格的四龙镜,镜钮两侧各饰一对C形夔龙纹,两两相对,昂首张口,口中含珠。

  晚唐镜有洛阳偃师杏园村唐会昌五年(845年)李廿五女墓出土的八卦十二生肖残镜,龙随蛇后,俯首低身,呈行走状。另有洛阳博物馆藏十二生肖飞仙镜,辰龙之姿修长俊秀,昂首向前,吻部前突,双角高耸,四肢舞动,长尾后扬。

  由此可以归纳出唐代龙纹的演变轨迹,由初唐的身形修长,到盛唐、中唐的体形健硕,又回到了晚唐的身躯瘦长,并对北宋龙纹的形成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第6页 】 


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网移动版 】 【打 印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社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