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 
作家的饮食美学:《粤菜记》的文化底蕴
http://www.CRNTT.com   2024-02-25 10:00:20


 
  这是渗透著作者个人生活体验的书。作者是个有心人,自小是个贪嘴的食客,从江苏到贵州再到广东,在吃遍广东美食的体验里,作者的书写融入了浓厚的个人体验。在形而上与形而下的结合中,作者不仅着眼于菜品本身的诱惑力,还讲述了菜品给人的精神上的享受。盛慧在文中多次强调与亲人共餐,两个女儿参与品尝粤菜的表情,真实而又有说服力。

  这是一本诱惑读者品尝粤菜之美的书。盛慧的书写,带着生活的声响,也带著作家的语言。作者将散文化的语言以及小说贴着人物去描写的功力,运用到该书的创作之中,在体味粤菜美食的同时,展现出粤菜地域性的特征。如吃鱼生时的瘦鱼环节,吃荔枝菌的固定时间段,各种鸡的做法,煲仔饭的火候和粤菜做汤的神韵,每一个菜品,都融入了作者细致的观察、精心的调查,在一一铺排之中,让读者感受到粤菜原来如此大有来头,具有有别于其他菜系的物质性存在。盛慧牵引着读者的味蕾,一步步让读者陷入粤菜的魅力中。

  这是一本富有厚度、温度和人情味的书。品菜,菜是客体,人是主体。正像一本书的欣赏者,食客构成了对一个菜品的解读。盛慧在这本书里,牢牢把握食客的心理体验,让一盘菜不仅成为食客们满足口腹之欲的佳品,也成为精神世界里的至美享受。厚度在于对菜品历史感的铺排,作者查阅了大量资料,也引用民间传说。作者不只写那些能登大雅之堂的名菜佳肴,也写藏于凡俗之家的民间美食,让小小菜品,融入人间温情。作者在《小吃一味似故人》里,谈到普宁豆干,讲到外嫲去世前回娘家的细节,写到了人间亲情,写到了外嫲去世后“味道里终究缺了一点什么”,盛慧的书写笔笔含情,将自己的情感融入了岭南,感受着粤菜的一切,也感受着粤菜里的亲情。

  这本书的书写娓娓道来,作家的爱人是潮汕人,在《茶配之味》里,作者写了岳父大人爱茶的细节。把潮汕人喝茶的生活美学阐述得富有格调。水、火、器、烹、饮,每个环节都写到。有茶喝,有饼食,有凉果等茶配,让人在饮茶中感受到潮汕的食物之美。作者笔锋一转,说起腐乳饼、束砂、兰花根、绿豆饼、南糖、书册糕,如数家珍。

  读盛慧的《粤菜记》,像有一位热心人领着你走街串巷,不知不觉中,岭南已被你游览了大半,岭南的菜品让你满口生津。《粤菜记》无疑是盛慧对岭南人文的一次铭刻。

  (来源:光明日报)


 【 第1页 第2页 】


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网移动版 】 【打 印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社微信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