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 
网评:耐人寻味的“抢人大战”
http://www.CRNTT.com   2024-02-25 13:19:02


 

  大约从2017年开始,各地纷纷出台各种人才政策,或推出“政策礼包”,或成立专门机构,打出“教育资源牌”,下起“放宽落户棋”,都是为了吸引高校毕业生和高质量人才落户当地,以此提升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内涵质量,为持续的高质量发展打下基础。

  从各地的“人才争夺战”到“淄博现象”和“尔滨现象”展现的“抢人潮”新景观,共同形成了中国社会中的“抢人”热潮。

  无论是抢人才还是抢人潮,都与“人”有密切关联:围绕人才所展开的竞争,其本质是希望将符合地区发展的人才吸引到本地区,并在此落叶扎根,成为“新本地居民”;围绕“人潮”所展开的竞争,其目的在于通过对“人潮”的吸引,塑造城市旅游品牌,带动本地相关文旅产业发展,刺激拉动消费,为当地创造更多就业岗位,提升本地居民的收入水平。

  抢人才抢到的是人才的长久扎根,抢人潮则追求流量的爆发性与瞬时性。它们又都直观地体现在一系列数字与数据中:“某地今年吸引高端人才XX人”“某地今年吸引游客XX人次,带动旅游收入XX元”……这些时常出现在新闻报导中的标题,往往都用亮眼数据来呈现城市的吸引力。无论是人才还是人流,在现代经济发展与社会治理中,都成了极为重要的、可以被量化的数据指标。

  人口经济与现代国家

  究竟为什么要“抢人”,从“抢人才”发展到“抢人潮”意味着什么?回答这些问题,首先要理解以下问题:为什么围绕“人”展开的竞争,成了现代社会经济发展的主要逻辑之一?数据意义上的“人”,即“人口流量”与“人才数量”,为什么对于现代国家来说是重要的?当具有主体意识的人,变成统计数据意义上的“人才”和“人潮”的时候,地区发展究竟还要不要“抢人”?

  在古典时期,经济学这一概念的含义是“治家经济”或“家政学”,因为彼时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是普遍状态,人们生产能力有限,自给自足尚且困难,更不用说用于盈利的交换和贸易了。因此,那个时代的交换与贸易,在种类、数量、强度等各方面都处于非常低的水平,交换不发达。随着生产力的发展,人类的生产制造能力得到空前提升;而随着地理大发现和远洋航海技术的发展,人类的贸易范围也逐渐扩展至全球,世界范围内的生产链条和贸易体系建立起来,货币的重要性也日益增强。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 


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网移动版 】 【打 印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社微信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