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 
六百多万吨“生态包袱”变身“绿色财富”
http://www.CRNTT.com   2024-03-18 12:44:07


 
  记者走进位于兴安盟突泉县永安镇四家子村的内蒙古亿民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看到厂区内一堆堆金黄的秸秆像一座座小山。这几天,工人们正在为生产储备原料。

  依托龙头企业,突泉县建立了健全的农企利益联结机制,由企业组建专业的收储、运输队伍回收农户秸秆,利用秸秆、畜禽粪污生产复合微生物肥料,年生产有机肥20万吨,转化秸秆14万吨、羊粪6万吨。

  “最近,我们与中广核兴安盟生物能源有限公司签订了5000吨的有机肥半成品复合原料采购合同,目前已经生产1500吨。按照订单看,我们年可利用废弃秸秆20万吨以上。”内蒙古亿民生物科技有限公司项目经理包文成介绍,秸秆回收到厂区后进行粉碎,按照一定比例添加牲畜粪便,加入微生物菌剂,使之加热发酵,待到发酵成熟后,生产加工成有机肥料。

  “能源化”暖了家园

  在兴安盟扎赉特旗永林生物质热电有限公司生产车间里,秸秆拆包破碎后被输送进高温高压循环流化床生物质锅炉,源源不断的生物质燃料转化为“绿色”电能、热能。该公司经理胡雪介告诉记者:“生物质热电联产以消耗秸秆、稻壳、稻草等资源为主,年转化秸秆28万吨、节约标煤10.04万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10.05万吨,年售电及供热收入2.2亿元,带动当地农民直接增收5600万元。”

  热电公司利用从周围农户田地中收购的秸秆进行发电,进行生物能源的再利用。目前,兴安盟全盟燃料化利用超过45万吨。与此同时,兴安盟按照合理半径规划建设规范的秸秆收储点,引导支持旗县农牧部门组织开展技术指导服务,实现秸秆收储运销网络乡镇全覆盖,促进资源节约、环境保护和农牧民增收。

  如今,兴安盟以秸秆饲料化、肥料化、燃料化为转化的主要途径,兼顾原料化、基料化的有效发展,让“秸秆浑身都是宝,综合利用效益好”在当地成了共识。


 【 第1页 第2页 】


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网移动版 】 【打 印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社微信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