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第6页 第7页 第8页 第9页 】 
河南郏县:豫见东坡,归去来兮
http://www.CRNTT.com   2024-05-24 19:06:44


 
  尤其近年来,围绕苏东坡及“三苏”IP的电视剧、纪录片、舞台剧、动画片等一系列类型多样、内容丰富的文艺作品,不断进入公众视野;相关主题文化节、研讨会等活动,相继在四川眉山、湖北黄州、河南郏县等多个与苏轼渊源匪浅的地市举行。而在2023年,我国首位“3D超写实数字人苏东坡”在综艺节目《中国诗词大会》上亮相,坡仙“复活”,归来人间。

  凡此种种,不一而足。可以说,“东坡热”不仅在国内不断升温,也开始向全球蔓延。

  值得一提的是,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开始将苏轼视为“精神偶像”。社交媒体平台上,“怀民亦未寝”成为经久不衰的网络热梗;去年农历十月十二日,“张怀民被苏轼喊起来散步九百四十年周年纪念日”冲上热搜,被众多年轻人转发庆祝。

  “我为什么特别崇拜苏东坡?读书时,他告诉我: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迷茫时,他引导我: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失败时,他宽慰我: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放不下时,他开导我:江山风月,本无常主,闲者便是主人;……”网友“不为人知的马”曾发过这样的一条帖子,引起诸多网友共鸣,“生活中的所有情绪黑洞,都能从苏东坡这里找到化解良方”。

  于是乎,“治愈系”“松弛感”“拒绝内耗”“顶级清醒”等为当下年轻群体所追捧的美好标签,都被一个不落地贴在了苏东坡身上。

  “为什么大家此刻那么愿意读苏轼,那么愿意讲苏轼?可能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是,大家从他的诗词歌赋之中,读见了宽宏、豁达、通透,读见了他对世界上的灾难和崎岖的不吝,看见了他依然向阳的心态。”“只有河南·戏剧幻城”总导演王潮歌说。

  “不管顺境、逆境,苏东坡都能克服时代或者环境造成的影响,达到世俗生活与精神世界的平衡与和解。”“守护苏东坡”云村民项目发起人、中国传媒大学副教授刘楠表示,对当下的人们而言,不仅能够从苏东坡身上感知中国传统文化,还能汲取到东坡文化背后蕴含的精神力量。

  时至傍晚,又一场《苏轼的河南》演出落幕,山东游客李女士仍觉意犹未尽:“感谢苏东坡,教会我们在人生的起起落落中吟啸徐行。”

  谁与苏子同坐?明月,清风,我。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第6页 第7页 第8页 第9页 】


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网移动版 】 【打 印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社微信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