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入更多中长期资金
中长期资金是市场的“压舱石”。从融资端来看,引入更多中长期资金,壮大耐心资本,是提升资本市场内在稳定性的重要途径。
近年来,监管部门不断完善适配长期投资的基础制度。截至去年底,各类专业机构投资者共持有A股流通市值16万亿元,5年增长1倍多,持股占比从17%提高到23%。其中,公募基金持有A股流通市值5.1万亿元,已成为A股市场最大的专业机构投资者。但总体上,我国资本市场中长期资金仍然不足,“长钱长投”的政策环境没有完全形成。
对此,证监会市场一司司长张望军表示,将推动有关方面针对保险资金、社保基金、养老保险基金等中长期资金特点,优化入市政策安排,打通制度堵点痛点。支持证券基金经营机构推出更多匹配中长期资金需求的产品和服务,更好发挥行业机构引领和示范作用,稳步推进公募基金行业费率改革落地见效。
粤开证券首席经济学家、研究院院长罗志恒认为,目前,我国风险创业投资的退出渠道单一、退出难度较大,一定程度上抑制了资本投早、投小的热情。未来,应进一步拓宽并购重组退出渠道,支持发展并购基金和创业投资二级市场基金等。
营造可预期、有吸引力的市场环境,也是吸引长期资本的重要举措。今年以来,沪深交易所启动“提质增效重回报”“质量回报双提升”行动,引导上市公司以现金分红、股份回购等方式,提升投资者回报水平。与此同时,市场仍不乏“一毛不拔”的“铁公鸡”,也有公司因“掏空式”分红、“忽悠式”回购等广受诟病。
田利辉表示,相关部门可考虑把上市公司提升投资价值工作、市值管理工作纳入内外部考核评价体系,并持续督促上市公司更好地运用现金分红、注销式回购等“工具箱”,提升对投资者回馈的及时性、稳定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