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中国评论通讯社
首页|头条|焦点|大陆|台湾|港澳|国际|美国|两岸|华人|经济|财经|军情|社会
人物|文萃|图片|文化|娱乐|评论|社评|快评|观察|专论|网评|外电|智库|智囊
专题|专访|专页|周边|诗词|出版|编译|网书|数据|动态|电讯|名家|记者|简介
   2025年2月18日 星期二
设为首页】【加入最爱】【中评邮箱
您的位置:首页 ->> 中评电讯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第6页 】 
看绿色之变给黄河之源带来些啥?
http://www.CRNTT.com   2024-09-21 10:56:06


 
  记者见到作玛木的时候,他的脸庞晒得黝黑,眼睛分外闪亮。2018年退伍后,这个藏族小伙转业到若尔盖县消防大队,成为一名消防员。现在,他还有另一个身份——黄河护河队队长。

  组建于2021年的若尔盖县黄河护河队,是四川省首支保护黄河生态环境的队伍,共有50名牧区小伙,平均年龄不到26岁,却守护着全县73条河流、6个湖泊及3个重要湿地。

  阿坝州还设有各级草(林)长及天保护林员、生态管护员等生态公益性岗位。来自红原县德香村的牧民泽让甲,已经在日干乔湿地当了18年护林员。每年9月到次年5月,他们会轮流开展全天24小时的森林防火巡护。这个公益性岗位给泽让甲带来了稳定收入。

  “在实施生态治理项目过程中,若尔盖县先后投入5.09亿元,其中30%通过以工代赈的方式,让百姓参与到项目建设、后期管护及项目监督中,基本实现了全过程群众参与。”杨勇说。

  在此过程中,沙化治理区牧民群众由“草原放牧人”转变为“生态治理者”。据统计,2008年省级防沙治沙工程实施以来,德香村共有1100余人次参与,治理区原住民户均获得劳务收入3万元以上。

  与此同时,发展生态旅游产业成为富民增收的重要途径。杨勇告诉记者,花湖景区的暑期研学收入逐年增长。相关数据显示,若尔盖县花湖畜牧超载率下降至8%以来,兑现景区生态生计补偿超1亿元,草原生态效益补偿8960万元。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第6页 】 


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网移动版 】 【打 印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社微信  
首页 | 港澳新闻 | 国际时事 | 两岸专区 | 军事聚焦 | 评论世界 | 财经视角 | 文萃大观 | 中评电讯 | 时事专题
关于我们 | 中评动态 | 招聘人才 | 联系方式 | 链接方式 | 中评律师 | 验证记者证 | 免责条款
     最佳浏览模式:1024x768或800X600分辨率   © Copyright 中国评论通讯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