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 
中国散裂中子源见证大湾区科技力量
http://www.CRNTT.com   2024-09-29 13:56:57


图: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副所长、中国散裂中子源二期工程总指挥王生在介绍中国散裂中子源情况。(图源:大公报)
  中评社北京9月29日电/据大公报报导,新中国成立75年来,我国科技事业取得长足发展,成为世界上具有重要影响力的科技大国。十八大以来,我国系统部署、强力推进科技体制改革,发挥新型举国体制优势是其中的重要内容。聚焦“四个面向”,加强科技创新全链条部署、全领域布局,全面增强科技实力和创新能力。

  这其中,一大批瞄准世界科技前沿、面向国家重大需求的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集群近年在粤港澳大湾区加速汇集,推动粤港澳大湾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加速前进。大公报今起推出“湾区力量”系列专题,带领读者深入探寻微观世界、深海世界和超级“大脑”的黑科技,揭示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如何成为支撑起大湾区基础研究的“顶梁柱”,推动粤港澳三地科学家深化科研合作,打造全球科创高地。

  科技日新月异,中国的“超级工程”愈来愈多,它们的性能安全,是怎样检测的呢?

  在距离香港一个多小时车程的广东省东莞市,有一台大科学装置可以发挥重要作用。这就是中国第一座脉冲式散裂中子源装置、粤港澳大湾区首个重大科技基础设施——中国散裂中子源。它被称为探秘微观世界的“国之重器”,锂离子电池、高强合金、芯片元器件等当今生产生活不可或缺的技术、设备,在研发中都可以用到散裂中子源,相关实验精度超赶英美日,成为湾区科研主引擎。\大公报记者 卢静怡

  入夜,中国散裂中子源持续运转,实验室内灯火通明。在中国散裂中子源的谱仪大厅里,围绕着靶站,五颜六色的混凝土模块下隐藏着中子束线和各具功能特色的谱仪,每一个色块构成的空间都是一个实验站。中国散裂中子源用户中,有约10%来自海外。行走在实验室间,会经常碰到来自欧洲、中东等国际研究团队的脸孔,深夜里还会瞥见香港科学家的忙碌身影。

  作为中国散裂中子源的科研人员,殷雯常常与实验团队一起在实验室内工作到深夜,协助监测数据。“由于实验需要,我们需要频繁更换样品环境,比如将样品所处的环境从低温调到高温,仪器全天候开动,因此需要有人轮流监测数据。”殷雯说。

  开放时长和效率处国际领先水平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 


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网移动版 】 【打 印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社微信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