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间与政策对制造业企业而言缺一不可。徐孟俭说,来到天津后,企业有了“1+1大于2”的感受。
七年前开工建设的京津中关村科技城,已经成长为区域产业协同的又一地标。开设金融超市、成立产业基金、打造综合服务中心……两地主管部门在产业环境上通力合作,京津中关村科技城逐步建立起“类中关村”创新生态系统。
“通过打破一亩三分地、共下一盘棋,我们已经初步形成了新一代信息技术、新能源与新材料、高端装备制造、生物医药与医疗器械四大产业集群。”天津市宝坻区副区长、京津中关村科技城党工委书记王浩表示,在产业服务生态之外,京津两地还立足公共服务资源优势,在教育、医疗、文体等多个维度完善服务,打造区域创新人才高地。
数据显示,北京流向津冀技术合同成交额由2013年的71.2亿元增长至2023年的748.7亿元,年均增长率26.5%;中关村企业在津冀两地设立分支机构超1万家,“北京研发、津冀制造”模式加速形成。
“我们将串珠成链、聚链成群、集群成势,推动更深层次全面对接、更高水平联动发展,加快构建区域现代化产业体系,为将京津冀建设成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先行区、示范区提供坚实产业支撑。”天津市工信局局长尹继辉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