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 
俄乌军事冲突背后的“总导演”是美国
http://www.CRNTT.com   2022-03-09 12:25:14


 
  事实上,乌克兰并不涉及美国国家安全核心利益,拜登政府也不敢进行军事冒险,不敢冒与俄罗斯这一核武大国直接对抗的风险,对乌克兰的支持主要停留在外交、经济、援助层面。美国一直将俄罗斯视为国家安全的挑战者,同作为核大国,美国担忧俄罗斯庞大的核武库以及常规军备升级。

  为此,美国倡导了多轮核裁军,开展与俄罗斯的谈判,但最终都停留于桌面。在军事行动展开之前,拜登信誓旦旦承诺不会对乌克兰派兵,并严词警告俄罗斯开展军事行动的后果,而其对乌克兰的支持主要停留在情报及组织北约力量干预上。

  但2022年2月初,白俄罗斯总统卢卡申科在接受采访时指出,美国正在怂恿乌克兰开战。美国与其军事盟国长期主导并刺激俄罗斯对乌克兰采取“预防性打击”的军事行动。在开展军事行动前,美国情报部门即不负责任地向世界发布预测俄罗斯开展军事行动的时间。尽管事与愿违,但这也反映了美国政府急于推动“战事”从双方的“对峙”质变为致命的武装冲突的目的,这为美国政府与北约盟国早已设计好的制裁措施寻找到了借口。

  在2月24日,俄罗斯对乌克兰展开特别军事行动后,美国及其盟友随即展开了国际关系史上罕见的经济制裁。这种制裁的覆盖之广、烈度之深、影响之广以及对国际关系的影响目前还难以完全下结论。

  最初,美国政府声称将对负责建设俄罗斯“北溪2号”天然气管道的公司“北溪-2AG”实施制裁,这影响了德国政府对这一工程的立场。美国领导的制裁,并没有顾及欧洲国家与俄罗斯业已存在的深度经贸交融和依存,这使欧洲企业蒙受巨额的损失。

  美国力求以“俄乌冲突”作为楔子,综合使用军事援助、经济制裁、外交手段、秘密行动等手段实现“弱俄”、“困欧”的目的,推动全球力量重新组合,增强美国的国际领导力。

  由于美国政府依然把持对全球经济尤其是金融的控制权,在俄乌冲突中,美国发挥了较强的对金融和跨国公司动员上的“软实力”——通过不断释放威胁信号,使跨国公司规模性的离开俄罗斯,通过将俄罗斯主要金融机构排除出SWIFT系统,美国切断了俄罗斯的融资渠道,通过胁迫各国站队,使俄罗斯经济和政治受到孤立。美不间断地力求扩大制裁的政治效果,并使俄罗斯的经济损失出现“倍增”。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 


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网移动版 】 【打 印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社微信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