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评社北京7月21日电/网评:做好对美国出口管制的预警防范
来源:环球时报 作者:郝敏(国际关系学院知识产权与科技安全研究中心主任)
美国商务部副部长埃斯特维兹日前表示,美国和其他国家联手对俄实施出口限制的“成功”,可作为未来制定“针对中国威胁新机制的蓝图”。自俄乌冲突以来,美国拉拢盟友,通过出口管制、长臂管辖等手段,对俄罗斯进行高强度的科技封锁。来自38个制裁国的火力规模之大、频率之高、威慑范围之广均呈现出极限特点。华盛顿未来会将对付俄罗斯的这套剧本施加于我们吗?不管如何,我们都应该对其进行密切观察,展开相应的推演分析,加强风险预警防范,并做好应对和反制预案。
仔细梳理,拜登政府对俄科技制裁的主要手段有三。一是通过出口管制,切断俄获得关键技术、设备和配件的供应链。俄乌冲突爆发之初,半导体、计算机、电信设备、激光器、传感器等国防、航空航天和海事领域的敏感商品,均被纳入美欧对俄的出口管制清单。此番制裁切断了俄罗斯一半以上的高技术进口。相比在能源矿产领域的强势供应地位,俄罗斯的芯片研发生产处于弱势,军事基地、武器装备、卫星传感都会因为芯片断供而失去后续产品支持。6月29日,美国商务部长雷蒙多宣称,“全球对俄的半导体芯片出口下降了90%,使俄公司无法获得所需芯片,包括精确制导导弹和坦克等武器。俄商用飞机机队也可能很快会被淘汰”。
二是实行许可证新规则,扩展全球物品管制范围。俄乌冲突以来,美商务部连续3次修订“外国直接产品规则”(FDPR),要求凡是在他国生产、但采用美方技术产品的商品,都必须向美方申请出口许可。此番操作不仅限于军民两用设备,更严格名单上的俄罗斯实体甚至连普通T恤或指甲刀也无法从世界其他国家买到。
三是拉拢盟友,扩大科技制裁的效果。38个国家的联合,使得对俄制裁的效果更趋明显。从英特尔、台积电到欧洲的恩智浦、博世,再到韩国三星、海力士等芯片企业纷纷断供,对俄赖以保持其军事运营和战略产业发展的先进技术造成沉重打击。这是自冷战以来,首次由一个顶尖技术生产地组成的联盟与美国联手展示出的杀伤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