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中国评论通讯社
首页|头条|焦点|大陆|台湾|港澳|国际|美国|两岸|华人|经济|财经|军情|社会
人物|文萃|图片|文化|娱乐|评论|社评|快评|观察|专论|网评|外电|智库|智囊
专题|专访|专页|周边|诗词|出版|编译|网书|数据|动态|电讯|名家|记者|简介
   2025年2月24日 星期一
设为首页】【加入最爱】【中评邮箱
您的位置:首页 ->> 中评社记者专栏 ->> 杨犇尧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 
刘佩琼语中评:香港青年需投入更广阔的天地
http://www.CRNTT.com   2015-03-22 00:19:00


 
  港青需要投入更广阔的天地

  “在国家的改革开放初期,我发挥了我的作用,这是我引以为豪的经历,而现在,我希望年轻人抓住属于这个时代的机遇。”刘佩琼说,香港是一个成熟发达的社会,想普普通通生活当然很容易,但要立志干一番事业,那么,单单在香港就你做不成,譬如说大学专业是农业、或是一些科研相关领域的毕业生,毕业香港没有对口的机构来进行接收,然而,去到内地就是广阔的天地。

  刘佩琼于1996年在香港理工大学首开“中国商贸”硕士课程,她对中评社表示:“那个时候,我很多学生在东莞或珠三角一带工作,由于上课时间设在晚上,很多学生下班从东莞坐火车赶回红磡,甚至连吃饭的时间都没有。”

  “关键的问题不在于年轻人想不想到内地工作、也不在他们想不想从事与内地有关的工作,而是,他们想不想要工作。”刘佩琼说,学生有这样或那样的抱怨,是因他们还没进入社会,没面临找工作的压力,那么,既然有人不愿意学普通话、不懂简体字也不敢、不想去内地,那此人也不会好到哪儿去,就和过去不愿意学习英文的人一样。

  刘佩琼说,香港的特征是吸收多元文化,靠本土活动无法自给自足,而从战后几十年的发展来看,香港致富靠的是对外贸易,而不是靠在新界种种农作物。开放的香港才是原本的香港。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 


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网移动版 CNML格式】 【 】 【打 印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社微信  

 相关新闻:
首页 | 港澳新闻 | 国际时事 | 两岸专区 | 军事聚焦 | 评论世界 | 财经视角 | 文萃大观 | 中评电讯 | 时事专题
关于我们 | 中评动态 | 招聘人才 | 联系方式 | 链接方式 | 中评律师 | 验证记者证 | 免责条款
     最佳浏览模式:1024x768或800X600分辨率   © Copyright 中国评论通讯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