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评社香港1月17日电/大华网路报今天“点评”专栏说,遭受被民进党抹红之痛,国民党内部在检讨败选的原因中,出现了质疑九二共识的声音。但是,相关人士应该并未想到一旦放弃九二共识,就必须直接面对一个中国、一中原则,反而更加敏感。如果连九二共识都辩护不了,就更没有本领处理一个中国、一中原则,除非连缓和两岸关系、促进两岸和平的理想都要一并丢弃。一旦如此,民众还需要这样的在野党或期待它有朝一日重新执政吗?
不只是两岸关系回避不了一中原则,世界各国和中国大陆的双边关系也同样回避不了,所以各国在与大陆的建交公报中,均对一中原则进行了不同程度、不同方式的处理,否则完全无法建立双边关系。同样地,两岸关系随着国际形势的变化及大陆的崛起,也不可能停留在上世纪八十年代以前的“三不”不接触、不谈判、不妥协时代。而“要接触、要谈判”就首先面临双方如何处理一中原则,九二共识即1992年两岸相互“要妥协”的产物。
固然确如民进党所言,这四个字原本没有,是公元两千年国民党在野后提出来的,后来也被大陆接受。但其所忽略的是,在没有这四个字的年代,台湾当局的讲法更直接了当,就是明讲一个中国、国家统一,而且是当时执政者李登辉拍板经由海基会提给大陆的。虽然因李登辉1995年的美国康乃尔大学之行而造成两岸制度化协商中断,但是其后他也做了弥补,亦即不断重申坚持一中原则、追求国家统一。
经典之作可谓是1998年2月20日“行政院长”萧万长奉李登辉之命,在“立法院”宣读“民国八十一(1992)年,两岸就一个中国原则达成各自表述的共识”,从而促使大陆在四天之后正式表示欢迎海基会董事长辜振甫前去访问。这句话之头的八十一年和结尾的共识两字,结合起来不正是九二共识吗?而其核心意涵即为一中原则。易言之,如果不采九二共识这四个字,就须直接标举一中原则。目前倡议放弃九二共识的国民党人士,既然对九二共识都无自信了,岂有胆识面对一中?那就会变成和民进党一样没有化解两岸僵持对立的能力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