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 
美国涉台有“支持”与“筹码”两面手法的分析
http://www.CRNTT.com   2018-09-30 00:10:25


 
  2、蔡英文仍在期待美国及国际社会的支持?

  笔者谨以蔡英文在2018年6月25日接受“法新社”(AFP)专访的内容为例,来说明她在两岸布局以及因应中国大陆可能对台湾的作为,是如何在期待美国及国际社会的支持。

  蔡英文在专访中是有提到“我们的社会确实面临到很多的挑战,比如说来自中国的压力,总统如何在维持国家的尊严、维持国家的主权的情况下,能够维持两岸和平的状态,这是我们最大的挑战所在”。

  她同时也说,“我们在过去两年持续地承受来自中国的压力,不过近来有很多的事件,这些事件的力道跟强度已经冲击了我们现在所说的台海现状。不仅台湾人是这样想,我相信在台湾之外的其他国际社会里面,很多人都觉得中国在这段时间以来,对台湾做的很多事情,比如说,军事的演习,或者是说强迫航空公司改变台湾的名称,还有其他很多的事情,其实给世人的印象很清楚,中国正在试图改变现状,也让我们长久以来两岸之间的平衡,受到威胁。”

  为了求取来自美国或国际社会更多的注意,蔡英文必须突显出来自于对岸的“威胁”,所以蔡英文说“在过去两年,中国越来越具有侵略性”,她除了提到中国大陆“想压制台湾,不让民主自由的台湾离中国越来越远”,也说他们另有区域的意图,是想展现出来他是一个区域的霸权,企图把两岸之间的一些争执或对抗,扩大到整个东亚区域,刚好挂钩上美国在这个区域里的忧心。下面这段话,刚好印证了蔡英文的企图与倾向:

  我相信,不只是台湾需要面对这样的问题,我想区域内或者是整个世界国际社会的很多成员,如果不是现在,就是将来一定会面临到中国扩充他的影响力,一定会影响到很多国家,将来他们的民主自由还有经济的自由,这些都会受到影响。所以,除了台湾要强化自己的实力,来面对这个挑战之外,我们也希望国际社会能够体认,这是我们大家必须去共同面对的一件事情。我们也希望,在国际社会大家可以一起来行动,表达我们对民主自由的一种重视,来制约中国、来减少或者遏止中国的霸权扩充。

  有关跟美国的关系,蔡英文则特别说“在这几年,特别感受到美国不论在行政部门、国会或一般的大众,对台湾的支持是在增加当中,尤其是这两年来我们看到美国的国会采取了几项行动,对台湾都是很友善的”。所以“我们会持续地,希望能够强化跟美国还有很多其他理念相同国家之间的关系”。

  但蔡英文仍有一句关键性的话说出:若为了拉近与我们保持距离的朋友,反而疏远了我们原本的好友,这就犯了逻辑上的错误。这在在说明,在美国与中国大陆之间,她选择了前者。

  四、特朗普领导下的美国,会对台湾采取多强有力的支持?

  1、就特朗普对台湾的战略思考来说,是为特朗普的“美国国家利益”来服务

  特朗普胜选之后,第一位他身边的幕僚来台访问并会晤蔡英文的是叶望辉,他也曾经是2016年共和党党纲(Republican Platform 2016)起草国家安全部分的共同主席,他把里根时期对台湾的六项保证(Six Assurances)纳入党纲,包括:对台军售不设定限期;不为台海两岸做调人;不施加压力要求两岸谈判;未改变对台湾主权的长期立场;不计画修改《台湾关系法》;以及对台售武之前不会征询北京。

  党纲中并强调任何关于台湾未来的议题,都要以和平、对话且获台湾民众同意的方式解决;如果中国方面违反此原则,美国将依《台湾关系法》协防台湾。同时也支持台湾参与世卫组织(WHO)、国际民航组织(ICAO)与其他国际多边组织。

  即使不是特朗普的幕僚,像是乔治华盛顿大学中国问题专家沙特(Robert Sutter) 就曾经观察到,特朗普对台政策的变数比希拉蕊当选更大。他是根据2016年共和党党纲表现出的对中强硬、对台支持,显示出特朗普政府准备改变对台政策的意向。

  但是,曾担任过陈水扁副手的吕秀莲则有另一种精辟的见解,值得外界在解读特朗普对台政策会一面倒支持时的省思。她说:特朗普参选之初,美国共和党通过对台十分有利的党纲,并于蔡川热线后派前副总统钱尼的国安顾问叶望辉来台访问。但是,叶望辉不等于特朗普,特朗普本人在竞选期间从未提过台湾,也鲜少谈到民主人权道德等价值理念。他为什么要对台湾送暖和仗义执言呢?

  这也告诉台湾,没有特朗普亲口说出对台湾的支持,很难断定未来的特朗普政府一定会对台友好。更何况,在美国不管是共和党或民主党的党纲,过去很少见到它们能全部转化到未来的政策推动。基本上,美国政党的党纲一般来说“听听就好”,太严肃去看待,可能会带来更多的失落。

  但是就特朗普现在对中国大陆、两岸、及台湾的战略思考来说,却转型到是一个极其简单的问题,因为他所有的思考,就只为特朗普所谓的“美国国家利益”来服务。当拉拢中国大陆可以帮助特朗普所谓的“美国国家利益”时,台湾对特朗普而言:是筹码效益用尽,甚至都可舍弃;但反过来说,当北京不愿因而迁就时,台北就因而受到特朗普及其竞选团队的垂青,特别是台湾在两岸之间仍具筹码功能之时。

  2、特朗普为了以一中交换其他利益,最后终将把美国对台湾的“支持”卖掉

  特朗普在2016年12月11日播出的福斯新闻专访中曾说,如果中国大陆没有在贸易或其他问题上让步,他不知道美国为什么还要遵循“一个中国”政策。接着他再重提:“除非我们和中国就包括贸易在内的事情达成协议,不然我不知道我们为何必须被一个中国政策束缚。”

  虽然这个“舍弃一中与否”的说法都有个前提:“如果中国大陆没有在贸易或其他问题上让步”或“除非我们和中国就包括贸易在内的事情达成协议”,但是一旦球到了中国大陆这一边,北京如果也是和特朗普一样,把民族尊严与国家国格挂在最前面,并拒绝在贸易或其他问题上向美国让步,那么特朗普会是如何走出处理善后的一步,就值得关注。实际上以中国目前对美外交的运作来看,它可以不甩南海裁决书的仲裁,也不配合美国呼吁朝鲜六方会谈的建议,在强大的内部民意的压力下,很有可能就把特朗普这个讨价还价的叫买,置于一旁予以冷处理。换过来说,万一特朗普不能为自己设下台阶,那么不再采取“一个中国”政策立场的美国,将会对两岸及台湾造成什么样的影响?这显然是个相当严重的强权衡突的问题。

  卜睿哲还特别提醒特朗普:“一中政策”是美国自己采用并坚持,北京并没有强求。这个说法过去在台湾比较少听到,一般人可能比较直觉地感到:如不是北京强追与要求,美国又怎会去迁就一中的问题?现在由担任过台湾事务的美国前官员说出口,说服力就会强很多。其实美版的“一中政策”就与北京的“一中原则”有很大程度的差别,所以美国在1972年之后就一直奉行不踰。

  另一种是来自宾州Bucknell University in Pennsylvania一位华裔学者Zhiqun Zhu的看法。他说:特朗普在竞选时的承诺,包括要把工作机会带回美国,并指控中国操纵货币,同时对中国进口的产品要加征45%关税。但是大家可能会不太注意到竞选言辞与现实之间往往有巨大差距。特朗普在长时间后,他可能会意识到美国的未来仍将牢固地绑到中国,如果没有中国的合作,他许多国内和外交政策的目标,从国际安全、创造就业机会,将很难实现。

  假设说,特朗普将来必须向现实屈服,他那套不切实际的幻想必须调整,他可能就会“发夹弯”来作改变,但那时候已经紧随他的台湾,也可以说弯就弯吗?恐怕北京届时已不会允许有空间给它了。

  针对特朗普表示美国不一定要受一中政策之约束,纽约时报引述专家警告,此举的风险是“美国为了以一中交换其他利益,最后将美国对台湾的支持卖掉”。

  《纽约时报》也指出,这并不是首次有美国总统对一中政策表示质疑,里根在竞选期间,曾大力抨击美国与台湾断交,并邀台湾代表团参加他的就职典礼。但1982年里根就任后,仍得遵循1979年的《中美建交公报》,甚至还签订《八一七公报》,后者影响对台军售甚巨,可说是前车之鉴。这是台湾在讨好美国之时,没得到应有的回馈不说,结果连本来没有失去的,也一并被丢悼,这正是所谓的“两头皆空”的最佳例子。

  (全文刊载于《中国评论》月刊2018年9月号,总第249期)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


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网移动版 】 【打 印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社微信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