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 
“国进民退”?不能以此来纪念改革开放
http://www.CRNTT.com   2018-09-23 15:46:56


 
  也正是基于此,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研究所所长李扬在50人论坛上说:“这一次的国进民退,是民企在面对经济下行剧烈压力下的一个自救措施。”因为“不这样做,你恐怕就得不到资金,你成本降不下去。你这样做的话,它就活了。利润就有了,就业就保持了。”

  在垄断政策和银行资金支持下,中国国有企业仍在迅速扩张。虽然做大做强国企在很多方面是一件必须之事,否则中国高铁也不可能发展如此迅速。但一个普遍的共识是,国有企业相比民营企业,其效率和创新能力还是相对低下。一个官方的数据:民营企业凭借不到40%的信贷资源,却贡献了50%以上的税收,创造了60%以上的GDP,提供了超过70%的技术创新,提供了80%以上的就业岗位以及超过90%的新就业岗位。

  对中国国家层面,“稳增长、保就业”一直都是推动社会经济发展的最重要目标。如果民营经济真的离场,国有经济恐怕很难消化80%以上的就业岗位。

  因此,在目前美中贸易摩擦等外部环境日趋复杂、经济下行压力下,,如何逆“国进民退”之势,保持中国民营经济活力,支持民营经济发展,也已成为政府工作重点。

  中国总理李克强在19日的2018年夏季达沃斯论坛致辞中指出,要加大力度督促推进民营企业准入领域的放宽,坚决消除阻碍民营经济发展的各种不合理障碍;中国央行行长易纲18日在一场专门召开的关于银行服务民营企业的座谈会上强调,金融机构要进一步加大对民营企业的融资支持;近日重庆、安徽、福建等地也陆续出台各项服务民营企业的优惠措施……

  可见,中国高层支持民营经济发展的立场没有变化。但我们期待有更多的支持民营经济发展的举措“落地”,最现实的措施可能是减税降费以降低企业成本,开放市场领域给民营经济更多发展空间,幷进一步通过各种手段解决民营企业的融资难、融资贵问题。在纪念“改革开放”40周年的今天,坚持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大力推动民营经济的发展,这才是对“改革开放”的最好纪念。相反,“国进民退”实际上是走了一条回头路。


 【 第1页 第2页 】


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网移动版 】 【打 印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社微信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