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第6页 第7页 第8页 第9页 第10页 】 
大咖讲书:中评青年对话刘澜昌全文
http://www.CRNTT.com   2021-06-01 00:12:37


刘澜昌解答中评青年记者提出的问题(中评资料图)
 

  见证《苹果日报》从巅峰到没落

  中评社记者:我们知道,您曾在不同政治立场的媒体都有过工作经历,能否谈谈您有什么不一样的感受?
 
  刘澜昌:我在《苹果日报》从1995年做到1997年,刚好是它的初创时期。我总结黎智英有三个长处。第一,他搞调查研究。他每天拿10份报纸,随便在街上抓住一个途人,给他300块钱,让他说哪份报纸好看,然后回来总结。他走“群众路线”,知道大家喜欢看什么。

  第二,他的管理比较严格,有一个促使内部向上的机制。一方面会给一些激励,比如创刊的时候,如果一个月能卖30万份,就多出一个月的工资当奖金,最多的时候我们一年拿了十七八个月的薪水。当然他给的压力又很大,比如做中国新闻的既有中国新闻组,又有华南新闻组,这样两个组就会有竞争;在港闻方面有一个港闻的静态组,又有一个港闻的突发组,也形成了内部竞争。

  第三,黎智英其实不懂新闻,但他每天把十几份报纸都摆在桌子上,看各报纸的头版。看到苹果和其他的报纸有什么不一样的,就去问员工。

  从这三点可以看出,黎智英有自己的一套管理制度,所以《苹果日报》“上位”很快。他一开始也不强调政治,整个办报的方针是黄色新闻。当时出了桩“陈健康事件”,一个香港人去东莞嫖妓,然后他太太抱着儿子跳楼,《苹果日报》的华南组还给了陈健康5000块钱,叫他再去东莞走一趟。《苹果日报》当时主要做这些新闻。但是黎智英其实也很明确,不是永远走这条路线,开始只是用这样的手段吸引读者群。当时我负责中国新闻,他也不强调对北京的批评。但是现在不一样了,香港的政治斗争激化以后,他跟美国搭上线,《苹果日报》就完全改变了。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第6页 第7页 第8页 第9页 第10页 】 


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网移动版 CNML格式】 【 】 【打 印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社微信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