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 
洪雯:启动两个香港的弥合才能实现人心回归
http://www.CRNTT.com   2021-09-18 00:36:18


全国港澳研究会会员、香港国际金融学会研究员洪雯博士担任主讲嘉宾(中评社图片)
  中评社香港9月18日电(中评社报道组)全国港澳研究会会员、香港国际金融学会研究员洪雯博士日前受邀出席“中评大咖讲书”第四期学习活动指出,香港在过去几十年参与全球化的过程中,忽略了本地的发展和利益。香港必须珍惜此次危机,启动中长期的结构转型:巩固“一号香港”,推动“二号香港”的实体化、多元化;发挥自身所长,更要弥补所短;向外扩张优势的同时,更要把全球和内地的发展机会带来香港,带给本地人。特区政府要破釜沉舟,打破“自由市场”的禁忌,打破怕犯错的思维,改变自身角色,积极引导经济朝两个香港均衡受益的方向转型。她强调,只有让大多数人充分享受到发展的成果,启动两个香港的弥合,香港才能够实现所谓的二次回归,也就是人心的回归。

  “如果从两个香港的框架出发,就必须判别未来的政策建议是让哪个香港从中受益,以及如何让两个香港均衡受益。只有两个香港均衡发展,香港才有弥合的可能。”洪雯建议,第一,香港应改变简单放弃增值不够高的价值环节的取向。香港的产业结构只有与人口结构基本匹配的时候,才能让每个人、包括基层都有发挥的空间。香港需要高端产业,它是香港的全球竞争力所在,但只有精英阶层才能胜任高端产业。另外,要大力增加中层就业,也要关注基层岗位,因为他们在香港的整个就业结构中扮演举足轻重的作用,能够配合人口结构。“二号香港”未来发展的方向是推动产业的多元化、实体化。香港面积小、成本高,本地市场非常局限,多元化并不是走“小而全”的道路,实体化也不是要回过头去走70年代低端制造业的道路,香港急需开拓替代性的新增长点。
 
  第二,大力发展2.5产业。在香港生根或未来有潜力在香港发展的2.5产业非常多,比如说奢侈品售后维修和保养、高端服装定制、时尚产品、疫苗生产、医药、医疗器械、保健食品、高端珠宝钟表、汽车关键零配件等。2.5产业有一个共同特征,大多是知识、技术或工艺密集型的产业,进入门坎不低,增值水平相对高,对土地劳动力原材料需求不大,而且涉及大量的服务,包括研发、设计、检测、认证、包装、标签、维修、物流、贸易等,带来的乘数效应非常大,也可配合亚太地区的消费需求。这一类产业的供应链相对复杂,香港的制度优势正好可以发挥出来。2.5产业的发展能让香港从单纯的流通性服务业,向技术和工艺性的生产和服务去拓展,大大增加产业的多元性和实体性。

  第三,推动科技产业发展。“十四五”规划以来,香港对创新科技开始再次重视。很多人批评香港创科发展不起来的主要原因是研发不足,但其实科技创新来源于研发,却也远远超越研发。今天科技研发的成果已经具备全球流动的特征,有时候研发成果在哪里诞生并不重要,研发成果的产业化过程才能为经济、为社会带来乘数效益,成为经济发展的动力,成为年轻人向上流动的渠道,让更多人受益。如果永远只是在香港研发,然后去其他地方产业化,建立不起一个生态系统,香港就永远没有科技产业。如果要做产业,一定要摆脱只做研发不做后续工序的思维。我们一直推广的是“香港研发、深圳产业化”,如果这种模式持续下去,香港永远只有“一号香港”受益,不能让社会大众受益。所以未来“港深创新圈”要加入“深圳研发、香港产业化”的模式。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 


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网移动版 】 【打 印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社微信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