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表3:2004 年《高中历史课程纲要草案》“二二八”事件的课程要求 |
|
表4:2014“微调课纲”之“二二八”事件表述 |
一、事件背景
1、政治方面:中华民国政府指派陈仪担任行政长官,集行政、立法与军事等大权于一身。当时台湾地区的高级官员和地方首长,多由中国大陆来台人士担任,其中部分官员、军警贪污收贿风纪欠佳。
2、经济方面:台湾在战争中经济遭到破坏,而战后日资的撤离,更加速台湾经济的恶化。国共内战爆发后,大量粮食、物资被运往中国大陆,导致台湾物资短缺,物价高涨(图2-4-2)。
3、文化方面:台湾民众与中国大陆来台人士之间,常因语言、文化和生活习惯等差异发生误解与冲突。”
第二页中,“二、事件经过”的最后一句,特别说明“国军抵台后,在各地展开镇压,并以‘清乡’为名,杀害不少台民,许多社会人士亦受牵连”。在“三、后续处理与影响”里,也明确说明“二二八事件影响台湾日后的政治发展与族群关系。近年来,政府承认当年处理失当,公开道歉并赔偿,也兴建纪念碑与纪念馆,希望能抚平伤痛”。同时,附上“清乡”的“知识宅急便”以及三幅图片:“民国三十六年国军镇压路线图”(图2-4-3)、“二二八事件时的相关报导”(图2-4-4)及“台北市二二八和平纪念碑”(图2-4-5)。
该版教科书中,“二二八事件”的相关内容突出了“台湾”、“台人”与“中国大陆”、“来台人士”的表述,伤害方面只谈“杀害台民”和牵连“社会人士”,影响上则强调“族群关系”,突出国民政府的处理失当和道歉赔偿。
4、2004年《高中历史课程纲要草案》⑧之“二二八”事件表述
2004 年 11 月 9 日公布的《高中历史课程纲要草案》第一册“台湾史”独立成册,正式把“台湾史”与“中国史”完全分割。1945 年以前部分列为中国史,1949 年以后部分列为台湾史,1945-1949 年这个中间部分在两册中均有体现,但内容以台湾主体性重新编排,未能全面还原历史全貌。“二二八”事件放在“战后的台湾”这一单元的第一个主题“战后初期的台湾”下,其重点要求(见表3)。
5、《12年“国民基本教育”课程纲要总纲》之“微调课纲”之“二二八”事件表述
为推行义务教育从9年延长到12年,马英九政府推出《12年“国民基本教育”课程纲要总纲》(简称“107课纲”),以求整合高中与9年国教课程的内在衔接,计画2018年实施,同时为了过渡,2014年2月10日修正发布语文、历史、地理、公民与社会的“微调课纲”。由于民进党大批“参与研修人员的代表性不足,程序不正义”,并在2015年选举中敷陈为大规模的“反黑箱运动”鼓动中学生游行抵制,并大力批评“微调课纲”删除“二二八”事件内容等。2016年蔡英文上台两周后,其“教育部长”潘文忠宣布暂停“微调课纲”恢复旧纲(“97课纲”)直至2020年。新的“十二年国教课程纲要”中“二二八”事件内容与“97课纲”基本一样。
“微调课纲”中社会领域学习教科书的内容计有17处微调,多为文字上的变化,期望纠正之前美化日本殖民统治和明显“去中国化”、“台独”的用词,如将“日治”改为“日据”、“中国”改为“中国大陆”等。实际上,关于“二二八”事件,该课纲并未删除,只是因为该事件争议大、真相未定,故依据新课纲“弹性自主、学校本位”的课改导向,在课纲中的规定更为简洁,以期由教师引导学生寻找资料、开展讨论。“微调课纲”将“二二八”事件置于“当代台湾”单元的“(一)从光复到政府迁台”主题下的第2重点,并明确要求“说明二二八事件发生的背景、过程与影响”。
四、教科书与课纲中“二二八”事件的内容变迁及影响
“二二八”事件是民进党势力汲取情感资源、形塑政治认同的关键性历史事件,其进入教科书和课纲并被不断强化内容的过程,体现了民进党在教育领域话语权的不断提升,也反映了其在教育上以偏概全、为其所用解读历史、争夺青少年的政治斗争手段。这个变迁过程是如何产生的,值得深究。
(一)如何将反专制暴政的民主运动曲解为族群矛盾?
在戒严时期,由于“二二八”事件为台湾社会生活中的禁忌话题,自然也不会纳入教科书。从1972年尼克松访华到"保钓运动",从1978年美国与中国大陆正式建交并明确承认一个中国时,蒋经国发出紧急处分令停止一切选举活动,并对争取选举、反抗白色恐怖的党外运动进行镇压。1986年3月,民间社团“台湾人权促进会”以“省籍与人权”为议题座谈纪念“二二八”事件。9月28日,132人参与的党外后援会推荐大会在台北圆山大饭店举行,临时转变为组党大会,以“民进党”名义参加了立法委员和国大代表选举,台湾进入了两党竞争的时代。1987年,海内外台湾人社团组成“二二八和平日促进会”纪念“二二八”40周年,引发了对该事件的公开讨论。1987年7月15日解严和1988年蒋经国逝世后,李登辉以本土精英上台,还制定和颁布了"国统纲领",呼吁台湾民众忘记过去、关注发展、促进国家统一。为了拉拢台籍精英和基层民众、对抗国民党传统势力,李登辉强化“台湾化”举措,1992年发表《二二八事件研究报告》,并代表国民党承认“二二八”事件的错误,推动对受害台人道歉和补偿、建纪念碑等一系列社会性的纪念活动。所有“二二八”事件的解读都只有台湾人受害这一单一面向,受害人不包括当时被杀的外省人、更不提共产党等左派人士,并没有全面客观还原历史真相,将反抗专制暴政的斗争歪曲为反抗“外来政权对本省人的压迫”。民进党一直以受害台湾人的悲情代表自居,并在选举中将“二二八”事件作为打压国民党、争取选票的重要武器。在李登辉、陈水扁等不断加强课纲和教科书中“二二八”事件内容的过程中,教科书中对“二二八”事件的偏颇历史观和台湾化的感性煽情表述,很强烈地影响着世界观、历史观形成期的台湾青少年,形塑其国族混乱的底色。
(二)何以从“民主标志”变成“台独”阐释?
李登辉上台后,不到三年就对"国统纲领"弃之不顾,并以国族观、省籍观来重新解读“二二八”事件,其对来自台湾省之外的中国大陆外省人和国民党杀害台湾人的台独定义被强力推入历史教科书,陈水扁则不断强化其内容,如高中历史课本中还出现“部分亡命海外的菁英,则奔走号召推翻国民党统治,成为台独运动的发端”等内容,同时民进党以被迫害民主人士代表自居,窃取了这个“民主标志”。“二二八”事件被当时还不存在的民进党将这个 “民主标志”据为己有并使之向“台独标签”转变,有其特定的社会背景和转变历程。
国民政府在台长期的戒严,其政治高压统治早已引起广大民众的反感,而国民党内部的党派斗争和权贵把持高层职位的做法也让民主人士失望。随着义务教育的普及和以外贸导向为主的经济高速发展,人民的公民意识不断觉醒。八、九十年代中的党外运动和社会民主运动主要组成中包含了左翼的、自由主义的和支持统一及极少数带有独立取向的多重成分,他们当时对“二二八”事件的解读更多的是反抗国民党威权专制和对民主、自由的追求,左翼色彩较为浓厚,并无“去中国化”色彩,而一直在教育领域不断强化的中国传统文化教育也使台湾民众认同一个中国和中华文化,即使乡土文学也多是反映工业化对台湾地区传统文化的冲击等社会问题。1989年以来中东巨变和社会主义阵营的瓦解,留美学生大量返台带来后结构主义理论、后殖民主义理论、后现代主义等新理论,而大陆改革开放后经济崛起,1990年代的台湾经济发生转型,城市中产阶级为代表发起一系列新社会运动等⑨。1994年教育410大游行提出“教育松绑”和民主化、本土化的教改方向,主张多元文化、加强台湾本土教育的课程内容来反映台湾人民反对国民党长期威权统治、偏激的反共政治教育以及表达追求民主、自由的要求。在历史研究中,出现了用台湾主体分析框架还是中国主体框架解读台湾历史的争论⑩。其中代表性学者如张元、王仲孚等,本身都是中国框架的历史学家。张元从1986年受编撰中学教材《中国文化史》(下册)开始,主导编纂了多版统编的历史教科书,其中增加了包括“二二八”事件在内的台湾历史内容,其目的是更全面、多视角观照台湾历史,更体现民主、自治等社会发展趋势。这种学界和民间的民主、自治要求被李登辉、陈水扁等以民族认同、族群关系、国家建设等来重新阐释,并未引起岛内外对其暗含“台独”、“去中国化”、实施政治斗争争取选票、撕裂台湾社会这一居心的清醒认识。当民进党不断扩大“二二八”事件的单一“台独”声音并美化为“转型正义”来淹没其他表达、利用该事件进行政治牟利之时,国民党等蓝营人士在“二二八”事件上的不断退缩、不敢直面真相的做法进一步助长了民进党的台独解读,一些有识之士的不同声音已经无法充分表现出来了,如之前强烈主张加强台湾人权和民主的代表人物陈永兴等只能以退出民进党来表达不满⑪,而张元也主动请辞编译馆2006年版高中历史教科书的编写委员会召集人之职。在民进党的强制推行下,“二二八”事件也就只有“台独”定义被全面写进了课纲改革和教科书领域。
(三)何以从“台独”变为“转型正义”?
“二二八”事件的真相可以说是被民进党以偏概全的单一本土化解读长期霸凌的典型,除了在选举时成为打击国民党的武器之外,在每年的纪念日以及课纲、教科书问题上,也一直被高调地用来作为其“转型正义”的代表性事件。在社会上对民进党挑起族群矛盾不满之时,必会以“还原历史真相”的“转型正义”身份,以不断放大台湾人受害、追究国民党加害人责任的单一“台独”话语,以受压迫者的反抗代言“转型正义”,不同声音都被大加攻击为“非民主”、“非正义”,从来无心去真正还原历史真相,也从未多面向地、全面地、客观地解读过“二二八”事件,也没有真正公开相关史料和推进全面深入的相关研究。同时,在执政之时则罔顾历史事实和学术规范,将这种单一的族群解读维度不断强制加进课纲和教科书之中,并对其不满意的“微调课纲”强行取消,近两年以去中国化、台独化修订新的12年“国民教育”各科课纲也被民进党全面推行,同样体现了民进党政府撤纲决策和新课纲通过时“研修人员代表性不足”和“程序不正义”的做法。
五、结语
可见,“二二八”事件一直被歪曲与误读。在两蒋时代被其反共话语解读并被强行地压制、掩盖,后在两党竞争中害怕担责,一直不敢还原历史真相,而民进党则以“转型正义”为标榜,将其“族群矛盾”的“台独”定义,误导民众和青少年,并同样用强制性的、非民主正义的执政威权大力宣传、挑起社会矛盾并强行推入教科书和课纲,以谋取更多政治利益,也不愿还原历史真相。“二二八”事件成为被台独叙述利用、也为社会民众特别是青少年误解的关键事件,对青少年和普通民众的国族观和政治观有极大影响。中国大陆因为一直期望寄希望于台湾民众、寄希望于台湾当局的觉醒来实现和平统一和和平发展,也一直未对“二二八”起义有更多的表达。在当前台湾岛以“二二八”事件为代表的历史被严重曲解之时,教育界和媒体界应该打破民进党一家独大的“二二八”事件解释权,本着客观、真实、理性的原则,正视“二二八”事件对“本省人”、“外省人”的个人伤害和历史伤痛,瞭解以谢雪红等为代表的“二二八”起义及其建立台盟、回归祖国的历史和左翼爱国人士被迫害的历史,全面反思当时美、日介入的复杂国际局势和贫弱中国的深重苦难,真正全面还原其历史真相,让台湾人民瞭解历史、正视历史,理性吸取历史教训,在当今纷繁复杂的国际形势中携手探索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和平发展的未来。
作者简介:
李海燕,广州大学台湾研究院副院长,两岸教育政策研究中心副主任,教育学院教授。
丁哲颀,广州大学教育学院研究生,赴高雄师范大学交换生。
注释:
①“反课纲”学生自杀震动台湾 学生夜攻“教育部”.环球网.台海.http://taiwan.huanqiu.com/photo/2015-07/2789394.html。
②胡文洁:《二二八前夕 台绿委提案拆蒋介石铜像》.台北:联合报,2017.2.24。
③《蒋主席对台湾民众广播词》,《大溪档案》第277—278页。转引自杨天石:《蒋介石在日记中如何反省:轻浮急躁、擅自独断》,《同舟共进》, 2009年第10期。
④《国民中学社会科》,“国立编译馆”编辑出版.在本文中已写明版本时间及页码,不另做注释,特此说明。
⑤《国民中小学九年一贯课程暂行纲要》,“教育部”,2001年。
⑥《国民中小学九年一贯课程纲要》,“教育部”,2003年。
⑦《国民中学社会科教科书》,南一书局,2016年8月,第101-102页。
⑧《高中历史课程纲要草案》,“教育部”,2004年。
⑨蓝博洲:《台共党人的悲歌》序言.北京:中信出版社,2014年。
⑩李理:《“去中国化”的台湾中学历史教科书编纂》,《台湾研究集刊》,2008年第2期,第26-36页。
⑪作者根据2016-2019年对台湾地区课程专家等的访谈内容整理。
(全文刊载于《中国评论》月刊2020年9月号,总第273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