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 
书法艺术要契合时代审美
http://www.CRNTT.com   2022-04-19 10:34:11


  中评社北京4月19日电/据人民日报报道,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文联十一大、中国作协十大开幕式上的重要讲话指出:“要把握传承和创新的关系,学古不泥古、破法不悖法,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成为文艺创新的重要源泉。”作为致力于繁荣中国书法艺术的一员,我对此感受颇深。

  汉字是传承中华文明的重要载体。作为汉字艺术的书法,肩负着记录历史、反映时代的使命,以及抒发情志、感悟生活的功能。在历史文脉赓续与社会生活变迁中,书法早已成为中华民族文化艺术的瑰宝,成为中国人一种修身养性的生活方式,于世代传承中彰显人文情怀。

  当我们回顾历代书法经典时会发现,这些作品往往具有相似的特质。内容上,它们大多记录了当时的社会生活或事件,传递着厚重的历史文化意蕴;艺术表现上,它们常在继承传统的同时,融入新元素,包括时代特征与笔墨技法,继而攀登至一个时代的书法艺术高峰。比如,东晋王羲之《兰亭序》记录了当时盛大的雅集活动,尽善尽美的书风,寄托着创作者对自然挥洒的追求;欹侧多姿的书体,展现了创作者深厚的笔墨功底。唐代颜真卿《争座位帖》笔法圆劲、神韵雄逸,字里行间散发着忠义之气。宋代黄庭坚《松风阁诗帖》借景抒情,写出创作者对旧友的思念,书法入古出新,字势开张,纵横奇崛,成为尚意书风的经典。内容与形式的创变,“文”与“质”的互动,传统文脉与时代精神的融合,使这些书法作品拥有了永久的生命力,也为当代留下宝贵的文化遗产。

  无论古今,书法艺术创作都需紧跟时代步伐。内容与形式相统一,可以强化具有时代特征的叙事表达或诗性传递。如此,书法作品才有生命,才有魅力,才有根基。我们这一代书法工作者,拥有前人难以企及的良好创作环境,见证了新时代新风貌。如何将内心的自豪与感奋化为艺术语言?自2008年起,我逐步深化通过书法记录时代的认识,并努力创作,力图为时代留下独特的艺术印记。10余年来,我先后创作了《我的中国心》《体育颂》等数十件涵盖草、篆、隶多种书体的艺术作品,通过对重大事件的诗性表达,诠释我对于社会文化的深层思考。 


【 第1页 第2页 】 


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网移动版 】 【打 印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社微信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