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评论》第288期目录(中评社图片) |
本期“智库报告”栏目刊发了黄宗昊(上海交通大学国际与公共事务学院台籍讲师、台湾研究中心研究员)的《中美角力与台海战略情势评析》一文。该文指出,要判断美国的战略意图是否转变,“听其言、观其行”仍是有效的不二法门。但是在美国自说自话的前提下,要能成为“听其言”的依据,需要的是清楚、精确的话语。在此标准下,拜登、沙利文频频出口的“保卫台湾”仍是一个庞大且含糊不清的用语,关键是并没有真正给出“美国出兵”或“美军协防台湾”这样的具体承诺。虽然在当前和可以预见的未来,美方在台海主要采取的是政治攻势,相比直接的军事对抗是较为缓和的,但毕竟是在不断挑战中方的红线与底线;中方的政治牌较少,往往以增强军事压力的方式来回应。随着彼此间紧张关系的不断积累,是否有朝一日会从“量变”走向“质变”,让中美关系滑落至不可测的深渊,也仍然存在可能性。
本期“智库论衡”栏目中评智库基金会董事长、中国评论通讯社社长郭伟峰的《两岸新闻双向交流三十年:汪道涵与中评》一文。文章表示,汪道涵会长是要求我们把《中国评论》月刊办成一个思想交汇的平台,要让不同的意见在这里交集,最后形成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共识,是讨论问题,是凝聚共识,不要把自己局限在所谓的舆论斗争框架中。所以,月刊不能办成纯学术杂志或者一般的新闻时评杂志,更不能办成通俗杂志,不能变成一个祇会喊口号的宣传机器。
本期“智库聚焦”栏目刊发了陈丽丽(闽南师范大学圆山学院暨两岸一家亲研究院院长、首席专家、教授)的《台湾青年政治态度与趋向引导》一文。该文表示,政治态度是政治行为的准备阶段,政治态度的倾向性决定了政治行为的选择倾向。在中美战略竞争持续升级、两岸关系紧张加剧及“台独”分裂势力主控台湾政局的复杂态势下,台湾青年群体政治态度在政治参与意识、两岸关系定位、文化认同、自我身份认定、统“独”立场、两岸交流合作以及政治互信的态度等方面处于认同与撕裂的游离状态,其投机性、矛盾性、反抗性和叛逆性等政治心理因素出现不同程度的的变化与挣扎。同时应该看到,台湾青年普遍认可深化两岸融合发展相关政策措施,赴大陆发展意愿呈上升趋势,支持两岸互动仍凝聚共识,对民进党的支持率已经从高峰坠落。大陆对台促融、促统政策及其效应评估,应对此有深度瞭解和把握,重视趋向分析、正向引导,不断提升其政治觉悟和明辨是非的政治能力,实现政治觉醒。推动两岸青年互帮互学,顺应历史大势,共担民族大义,共同为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和祖国统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青春、智慧和力量。
本期“智库分析”栏目刊发了《现阶段民进党分离主义的表现及特征》一文。该文作者沈惠平(厦门大学台湾研究院副教授、博士)、李伟杰(厦门大学台湾研究院硕士研究生)表示,自蔡英文上台以来,民进党分离主义表现为实施“事实台独”,主要体现在六个方面:一是通过“修法谋独”,推行“事实台独”;二是通过“修宪”“释宪”,落实“事实台独”;三是推行“新南向”,谋求与大陆经济“断链”;四是全面推动“文化台独”,清除一切中国元素;五是以“维持现状”为幌子,为“事实台独”护航;六是进一步向美日靠拢,为其“事实台独”行径寻求外部保护及支持力量。作为一种政党意识形态,现阶段民进党分离主义具有对抗性、非理性、极端性及僵化性等四个主要特征。总之,历史终将证明民进党分离主义是没有未来可言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