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 
《中国评论》第294期精彩观点抢先看
http://www.CRNTT.com   2022-06-01 00:27:33


 
  本期“智库透视”栏目刊发了《另起炉灶:拜登外交的策略与目的》一文。该文作者李海默(复旦大学青年副研究员,美国休斯顿大学政治学博士)表示,回顾拜登一年多来的执政历程,基本可以总结为:一方面,他确实极大地改动了特朗普对美国传统盟友的那种愚蠢和狂妄的态度,但另一方面,他远没有达到自己所说的“美国重新回来了”,“重振美国的可信度和道德权威地位”的那种高度。具体而微地说,我们看到,拜登的核心思路就是组织以美(及美国利益)为中心的,“另起炉灶”范式的,针对中国的联盟。拜登政府的目的并不在所谓“改变中国”或“改变中国的行为模式”,而是在于通过不断竞争去“击败中国”,证明美国的体制制度“优于中国”。

  本期“智库思考”栏目刊发了《“势”的视野:台湾问题》一文。该文作者李林杰(四川大学政治系研究生)表示,人们对社会现象的认知依托于一定的框架或范式之上,在其中导出框架或范式内部逻辑自洽的推导或结论,但每种框架或范式都具有不完备性,因而解读与诠释必然带有局限性的偏差,而框架或范式的反济意义则助益于矫正这种局限性。“势”的范式与框架,根植于中国传统文化中,是耦合现况与未来,联系动态与静态,勾连状态与生成,集偶然性与必然性于一体的中心概念,助益将现况的把握与未来趋向的理解联系在一起,导出超越事实与现象堆砌的解译与判断。以“势”的视野看待台湾问题,有助于我们克服在既有思维进程中对问题把握的偏狭化,在“势”的历史进程与视野高度,达成对台湾问题的全面性与整体性把握。

  本期“智库分析”栏目刊发了《全球治理大变局中的金融外交软实力——审视“金融外交”内涵的现实性与必要性》一文。作者张屹(外交部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助理研究员)表示,货币金融要素推动区域经济贸易一体化进程,反之,以区域经贸合作为引擎的国际组织也助推一国货币影响力,建构其金融外交软实力。资产本身的流动属性可能比主权国家的政治权力这只有形之手所触及到的领域更为广泛深刻。如果说传统的“赠与型”援助已经与今天的国际格局失调,那么借贷模式或许更能将今天的金融外交软实力发挥得淋漓尽致。今天提出“构建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我们并非“零基础”,而是具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和理论积累。在对权力有效监管的规制的基础上,也随着区域经济合作的深化,中国更有底气提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 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在此基础上,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和丝路基金开始发起设立,以发展和完善亚洲金融体系,由此,人民币国际化呈渐进深化和加速发展的态势。而上述实践将从“金融外交”的学理诠释展开。

  本期“思想者论坛”栏目刊发了中评智库基金会主办的“思想者论坛:俄乌冲突对台湾的启示与影响”全文实录。

  更多精彩内容详见《中国评论》2022年6月号,总第294期。
   
  中国评论月刊1998年在香港创刊,是目前唯一一份两岸都特许公开销售的智库学术杂志,以“沟通两岸、融汇中华”为宗旨,以完善两岸关系和平发展、融合发展理论为己任,以推动香港"一国两制"理论创新为内涵,以命运共同体思维重构中美及东亚安全理论体系为特色。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


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网移动版 】 【打 印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社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