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孙扬 |
以下为专访全文:
香港是近代中国起点之地 为民族复兴作出独特贡献
中评社:香港特别行政区第六任行政长官选举成功举行标志着以“爱国者治港”为原则的新选举制度在香港全面落实。事实上,在近现代历史中,香港社会也有着光荣的爱国传统。您认为,在全面开启爱国者治港新征程上,应该怎么延续和继承这一爱国传统,以及怎样更好地发挥爱国者的作用和力量?
孙扬:延续和继承爱国传统,最重要的一条就是必须清楚什么是香港的爱国传统。换句话说,两地民众其实都应当瞭解香港同胞的爱国历史,瞭解香港与祖国一路同行的“共有历史”。香港是近代中国的起点之地,香港同胞很早就参与近代中国国家观念、国民身份认同和爱国精神的塑造,近代中华民族观念的形成,与香港仁人志士的努力分不开,香港在中国走向共和的历史过程中发挥了独特作用。先于孙中山,香港青年早在1890年就筹组革命团体辅仁文社,该组织座右铭即为拉丁文“尽心爱国”。孙中山领导的10次武装起义,有6次以香港为基地策划。电影《十月围城》讲述了孙中山遭清廷刺客追杀,香港志士挺身护佑、自我牺牲的故事。整个情节是虚构的,但历史背景和某些史实确有依据。更不用说抗战期间,香港成为华南抗日救亡中心,物资经此内运,香港同胞或踊跃筹募钱物或赴内地投身抗战。在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整个新民主主义革命事业中,香港从头至尾都是重要角色,从参与建党到筹备建国,从东亚红色交通线到宣传统战枢纽,香港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在改革开放初期,香港不仅是国家的“窗口”,也是内地的“老师”, 港资不仅为内地发展提供财源,而且吸引国际资本纷至沓来。所以,香港同胞的爱国传统,就是在中华民族复兴征程上作出独特贡献的历史,试想,如果没有香港,中国近现代史又将是何种情形?有香港,复兴征程何其精彩,有国家,香港才成为香港!
发挥爱国者的作用和力量,青年是关键。事实上,冷战时代,香港青年是爱国阵营的重要组成部分,他们活跃的上世纪70年代被称为“火红年代”。青年学生发起“保钓运动”(保卫钓鱼岛)、“认祖关社运动”(认识祖国、关心社会),弘扬家国意识,揭露殖民统治阴暗面,为同学争取权益。当然,历史因缘际会,任何时代都有不可重逢的偶然因素,但“火红年代”对今天依然有着宝贵启示。厚植爱国精神,不能靠灌输,家国情怀是发自内心,与成长、责任与自我实现紧密联结的心灵力量。联系现实,解决青年关心的“上升”(阶层流动通道收窄)和“上楼”(地产霸权)两大问题是重中之重,祗有让青年人看到可预见的未来期许,他们才会切身感受到自己与社会、国家之间的命运纽带,这种家国情怀才是真实、可靠和长久的。
殖民统治者构建的文化霸权并未消失是香港历史教育领域痼疾之根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