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大学港澳珠江三角洲研究中心、粤港澳发展研究院副教授郭宇菲发表的《港澳比较视野下语言文字态度与身份认同》一文立足于港澳比较视角,根据2022年港澳社会心态民调数据对港澳两地居民的语言文字态度及身份认同进行实证分析。研究发现,粤语和繁体字在港澳社会占主导地位;澳门对普通话和简体字的熟悉度和好感度明显超过香港;语言文字和身份认同之间存在复杂的、非单一指向性关系。在推动港澳融入国家发展大局的新形势下,文章建议从战略层面对港澳地区的语言资源进行统筹规划,发挥语言资源的文化认同功效和对外桥梁作用。
澳门科技大学社会和文化研究所博士资格候选人杨迪雅,香港中文大学(深圳)人文社科学院研究员于茗卉,香港中文大学(深圳)校长讲座教授、澳门科技大学社会和文化研究所特聘教授郝雨凡联合发表了《二轨路径:澳门社会治理多元的再释义与再赋能》一文。该文表示,学界一般认为澳门社会治理源于葡萄牙殖民统治时期的“华洋分治”模式。鉴于此,本文提出葡萄牙政府与明清政府在各自国内政治上的特殊性造就了二者在澳门地区治理处于低整合状态,形成了政府权力控制收缩的“缝隙效应”;而外来移民文化的嵌入奠基了澳门多元社会结构形态,又造就了以民间社团为代表的民间自治模式的兴起。这两点共同形成了实施意义上的澳门政府治理与民间自治的二轨路径,这正是澳门社会治理模式的核心。回归以降,“一国两制”框架下澳门社会治理的二轨路径呈现政府主导与社团高度自治的协调关系,让澳门社会文化变得更加多元、包容、和谐,也丰富了人类文明新形态的实践经验。
本期“国际”栏目刊发了《美国“一个中国”政策的演变:历程、动因与影响》《尹锡悦决策偏好对东北亚地缘政治的影响》《美印“非条约联盟伙伴”能走多远?》《共建“一带一路”助力非洲安全与发展》四篇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