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 
辛旗为《台海情缘》作序:壮阔的时代画卷
http://www.CRNTT.com   2024-06-13 00:18:04


《台海情缘——一个家族的历史见证》(中评社 海涵摄)
 

  博东教授为人豪爽热情,正义感强,朋友遍及海内外,这位老北大历史系毕业生学养精湛又有着钻研韧劲。他开拓了对民进党的学术领域研究;在对台政策策略问题上为中央决策提供参考;长期参与对台宣传和两岸学术交流;培养大批年轻的涉台研究学者;近年来他又奔波于海峡两岸为在台牺牲的烈士扬名昭雪,他是真正的台湾问题专家。

  我有幸结交博东教授父子两代人,1985年我从事对台工作伊始,曾为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对台广播节目写稿,徐森源前辈是台播部离休多年的老领导,那年底在元旦迎新会上我见过他老人家。与博东教授交往则始于1988年8月接待台湾学者王晓波来访的研讨会上,他早年出版《丘逢甲传》奠定了在台湾研究领域的学术地位。其后30多年里,我们共同参加过重大对台工作和文献起草,共同参加过两岸各类学术交流,接受海内外新闻媒体的采访。特别是他任北京联合大学台湾研究院院长时,我们一道组织了两岸客家高峰论坛。我们年龄相差17岁,但时代转动的齿轮竟然使我们有了许多共同人生经历,更在共同推动事业之中成了忘年之交。2011年开始,我与刘光典烈士之子刘玉平先生倡议并参与修建了西山无名烈士纪念广场,那些刻在碑墙上在台牺牲英烈名字当中,许多人是博东教授父亲徐森源的战友。

  冥冥之中,我们都在续写这一段无尽的历史,西山无名英雄纪念广场是对台隐蔽战线英烈们的安魂之所,如果把其落成慰藉英灵与徐森源、潘佩卿夫妇海峡隔绝近六十年灵骨合葬联系起来看,这不就是家国情怀的具体写照吗!这部家族史起首那段文字读来怎不令人涕泪交泗,长叹不已。“2007年夏从北京、台湾岛北南同时起飞,徐家四兄弟分乘两岸航班飞机护送父母灵骨归返蕉岭徐氏祖堂安放,隔绝六十年的夫妻生离逝合,叶落归根。”

  2020年7月博东教授以餐叙方式昭告老朋友们,他与老伴张明华,也是他北大历史系同学,要回桑梓蕉岭定居。这不仅是延续徐姓家族的孝道和历史,更是回报祖母和家乡当年对他的抚养之恩情。记得那天聚会上,徐博东教授请海协会孙亚夫副会长和我代表在场老朋友们讲几句话。我说;“这次博东教授定居蕉岭,心系叶落归根,但而今徐姓一支早已在历史进程中根脉繁衍华夏南北大地,自古客家人就有一个光荣传统,那就是客家非客、落地生根”。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 


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网移动版 】 【打 印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社微信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