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中国评论通讯社
首页|头条|焦点|大陆|台湾|港澳|国际|美国|两岸|华人|经济|财经|军情|社会
人物|文萃|图片|文化|娱乐|评论|社评|快评|观察|专论|网评|外电|智库|智囊
专题|专访|专页|周边|诗词|出版|编译|网书|数据|动态|电讯|名家|记者|简介
   2025年2月18日 星期二
设为首页】【加入最爱】【中评邮箱
您的位置:首页 ->> 即时新闻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 
疫情不会改变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长期趋势
http://www.CRNTT.com   2020-02-15 09:36:41


  中评社北京2月15日电/新冠肺炎疫情的发生,成为当前中国以及全球经济共同面临的重要不确定性。面对疫情,市场对于中国经济的担忧情绪也难以完全消除。不过,在中国政府与国际社会的共同努力下,抗击疫情的有效措施不断出台,已经开始为市场注入信心。

  接受《金融时报》记者采访的多家机构经济学家以及负责人纷纷表达了类似的观点:疫情对中国经济的影响是暂时的,并不会改变中国高质量增长的长期趋势。尽管在疫情的影响下,中国经济,尤其是今年第一季度的经济活动或将遭遇更多的扰动,但中国经济具有的较强韧性以及增长潜力并不会因疫情而受到根本性冲击。

  中国金融市场开放获肯定 持续展现对外资吸引力

  面对疫情的发生,敏锐的金融市场最先做出反应。在疫情发生之初,全球主要股指的下挫反映出短时间内市场的恐慌情绪。然而,这种市场过度的担忧情绪很快便回归理性。中国政府为抗击疫情所推出的医疗以及经济金融措施提振了市场信心。

  而在2月3日A股市场正式开盘后,当天流入A股的北上资金近200亿元,在一定程度上也反映出外资对于中国A股市场的长期信心。随着中国金融市场的不断开放,外资对于中国市场的青睐并不会因短暂的疫情而受到根本性冲击。工银国际首席经济学家程实在回答《金融时报》记者提问时表示,2月3日,新冠肺炎疫情相关的负面情绪兑现为重新开市后的剧烈补跌,在此情形下,北向资金也创下了史上最高的相邻交易日净流入差,从单日净流出118亿元逆转为净流入182亿元。

  “2019年,提速的中国金融开放也成为新一轮对外开放的推进器,外资对于中国经济的青睐也转化为持续的资金流入,2019年仅狭义口径的沪深港通北向成交净买入就超过3500亿元。随着金融市场双向开放的不断加大,中国与其他经济体之间的全球化互惠红利也将更多映射为中国与全球其他金融市场之间的唇齿相依。”程实表示。

  另外,景顺投资总监阮伟国在接受《金融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随着国内A股市场的大幅开放,市场参与者的组成结构将迎来进一步的变化,相比于国内散户投资者,境外机构投资者比重将有所上升,境外机构投资者的投资期限普遍更长,且更注重基本面。阮伟国表示,市场抛售为境外投资者提供了极具吸引力的入市时机,尤其是在A股地位有望日益提升的情况下,他们可通过北向通投资在国内A股市场上市的公司。

  措施出台及时市场信心迅速稳定

  为应对疫情可能对中国经济带来的冲击和挑战,多项相关经济金融措施已陆续推出,正在不断落实推进。而措施的出台也获得了广泛的肯定和积极的评价。阮伟国认为,金融和财政政策有利于缓解新冠肺炎疫情可能造成的短期影响。当务之急是减少由新冠肺炎疫情造成的短期冲击,以确保流动性充足,并维持经济活动正常运行。

  “疫情发酵以来,相关部委迅速出台了一系列涉及经济、社会、金融等领域的措施,为疫情防控提供主要保障。而这些举措的出台,不仅对防控疫情起到了积极作用,也稳定了中国和国际社会的信心,有利于缓解全球金融市场的避险情绪。”程实表示。

  另外,摩根士丹利华鑫证券首席经济学家章俊认为,疫情对中国经济而言毫无疑问是一只“黑天鹅”。“但鉴于中央在逆周期宏观政策前置的安排,我们认为疫情不会打乱今年经济工作的整体安排且不会对经济基本面造成趋势性影响。在年内宏观政策实施方面,除了在政策力度上有所提升之外,更多体现在政策节奏的变化和政策定向性的增强。”章俊表示。
 


【 第1页 第2页 】 


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网移动版 】 【打 印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社微信  

 相关新闻:
首页 | 港澳新闻 | 国际时事 | 两岸专区 | 军事聚焦 | 评论世界 | 财经视角 | 文萃大观 | 中评电讯 | 时事专题
关于我们 | 中评动态 | 招聘人才 | 联系方式 | 链接方式 | 中评律师 | 验证记者证 | 免责条款
     最佳浏览模式:1024x768或800X600分辨率   © Copyright 中国评论通讯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