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2月10日,拜登在线上的“民主峰会”上致闭幕词。(图片来源:美联社) |
中评社香港12月13日电/低迷了好几年的美中关系,在仿佛看到一点“重建”的希望之后,又陷入了低迷状态。近来最具代表性的两件事就是美国对北京冬奥会进行“外交抵制”,以及台湾接受美国邀请参加美国牵头的“民主峰会”。
美国《侨报》12月10日载文《美中关系 前方还有更多风雨坎坷》,文章说,曾经几周前的美中关系“重建”微光,主要来自两国国家元首线上会晤的实现。这是两国元首相当长一段时间以来罕见的深入交流,视频的方式虽然不比当面对谈,但也与真正的“面谈”相去不远。希望美中关系改善、向好的人们,对这次会晤的总体评价是积极的;尽管分歧依然明显,但只要两国将关系保持在“护栏”之内,就有利于双方和世界的风险管控、人民福祉和整体利益。
然而,不论是美国对北京冬奥会的“外交抵制”,还是台湾接受美国邀请参加由美国牵头的线上“民主峰会”,都不得不让人们提出这样的疑问:这个“护栏”是否真的设置起来了——不管是“‘软’护栏”还是“‘硬’护栏”?
12月6日,经过一段时间的传说和发酵,美国正式宣布“外交抵制”北京冬奥会。“外交抵制”本身其实并不是多么严重的危机:抵制强度不大,造成不了根本性的影响。可是,这对于美中人文交流伤害是很大的,也可能造成很多后续的负面效应。在美中“乒乓外交”50周年之际,在刚刚结束的休斯敦世乒赛上美中联合组队进行混双比赛的动人篇章过后,紧接着美方来这么一出“外交抵制”北京冬奥会,令人遗憾。美中关系恶化后,再加上新冠疫情暴发的客观因素,两国人文交流本来就黯淡了许多,而人文交流的最重要作用在两国人民之间播下友谊的种子,从长远来看意义重大。美中人民之间的“好感”和“信任”是无可取代的“‘软’护栏”。
而且,美国和几个盟国的“外交抵制”,“动静”很大,“侮辱性”强,如果中方反制,并不令人吃惊。一旦反制,波及这些国家赞助北京冬奥的企业,甚至在互信受损的情况下处理别的领域的问题时更容易激发彼此矛盾,都会引起更严重和深远的后果。而美方带领一群“小弟”与中国对峙的客观局面,正如中方最近多次对美国的谴责,造成或者加深分裂,更不利于应对气候变化、抗击疫情等全球性问题的处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