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香港突破发展瓶颈,需凝聚三点共识
http://www.CRNTT.com   2021-10-17 08:21:09


  中评社北京10月17日电/香港的经济和民生问题一直在深层次矛盾中扮演很重要的角色,住房问题是其中影响香港发展最突出和最迫切的重中之重。单一化的经济结构导致香港地产业存在严重的垄断独大情况,又以保护生态环境、控制财政支出等名义捆绑民意,使得长久以来香港一直处于住房困局。房价不断上涨的同时,大量脆弱群体无房或者居住条件恶劣。这一问题积重难返,持续衍生出贫富差距拉大、青年发展受困、阶层固化等社会问题。

  环球时报发表中国社科院政治学研究所当代中国政治研究室副主任陈承新文章表示,林郑特首在最新一期施政报告中对如何破局香港住房问题提出多管齐下增加土地供应和房屋供应的详细方案。如果这些举措得到全部落实,未来香港住宅供应量将大大增加,香港市民的居住条件将大大改善。但综合评估当前规划设想的风险和可操作性,最重要一点在于突破香港固有思维,在全社会层面赢得三点共识。

  文章提出,共识之一,国安为先才有家。当前香港由乱及治,是因为国安法及时有力的实施和对爱国者治港原则的秉持。施政报告设“‘一国两制’行稳致远”专章,首先强调的是保证“一国两制”在香港行稳致远,说明特区政府维护国家安全的自觉性在不断增强。一方面,面对由乱到治、由治到兴的重大转折,当下就是自回归以来为香港基本法第23条立法的最佳时机。这项工作的重点之一在于,提高香港全社会以安为先的认识。配合检视或激活现有法例,执行部门有法可用、执法必严、违法必究。另一方面,不可放松对各路乱港势力的警惕。美国社会大病未愈,西方世界问题重重,但他们依然不会放弃多年在港澳台尤其是香港的布局,不会放弃以港澳台牌面的随时变化来打击中国这个劲敌,相关的一些制裁措施仍在执行当中。美西方不等于整个西方。香港只要重新实现稳定,有国家的鼎力支持,又有高度自治的特殊条件,发展运势只会比过去更好。

  共识之二,好汉不只提当年勇。长期以来,香港作为国际金融中心,在获取先发优势之后一直在思想理念、区域布局等方面存在较大的优越感。思想观念上,“一路向北”带贬义,对岸的深圳等内地城市无论经济社会发展还是人文素养至多是“乡下亲戚”。区域发展和产业布局上,香港以金融业为主导的经济重心都集中于港岛及周边地区,北部具有靠近内地的优势,却缺乏成规模产业带动发展,一直是毗邻内地的远郊落后地区,承接殡葬、垃圾处理等业态,忽视口岸经济功能。现实结果是,仅一河之隔,两地整体差距日益拉大。此次施政报告提出港深双城规划,建设“北部都会区”、深港合作再出发,实为特区政府发展思维的破局,是认清自己短板不足以后主动融入内地大湾区、实现资源共享的突破口,也是香港深受发展瓶颈制约后及时反思和决意突围的结果。

  目前“北部都会区”只是个概念,还面临许多风险和考验。要避免以往新规划落实到最后往往都成了地产项目的窠臼,不仅需要注意吸取以往英式社会福利制度与市场调节机制产生矛盾后带来的经验教训,而且需要着重考虑如何与深圳真正衔接,真正在产业等各个方面形成同频共振、有机融合。

  共识之三,“小家”汇“大家”,才有真未来。2021年的施政报告直指住房、养老等几大惯常的民生痛点,覆盖到老弱病残幼、妇女、少数族裔等几乎所有的脆弱群体。如此直面痛点,在展现特区政府担当作为的决心和勇气的背后,是中央早已将解决香港社会发展不平衡的问题放到国家一盘大棋中,方使原本有些棘手的问题豁然开朗。十四五规划、大湾区建设,包括中联办频繁走访基层及“北部都会区”与“双城三圈”概念的提出,与中央的支持密不可分。特区政府新近的施政举措表明,当前香港专心搞发展的时机已经到来,香港全面融入祖国的条件已经越来越成熟。深港合作是第一步,融入粤港澳大湾区是小圈,以此撬动并辐射扩展香港在国家发展大局中的位置,则是一项长远任务。抓住国家发展机遇,充分发挥自身优势,是本次施政报告向香港社会传递出来的一个越来越清晰的信号。在这一过程中,如何引导香港市民在国家蓝图中寻求定位本港未来,如何让香港社会各界都能认识和体会到,融入国家大局谋发展才有可期未来,特区政府、驻港部门及有关社会团体人士任重而道远。

  文章强调,香港已经走到由治到兴的发展关键转型路口。在粤港澳大湾区中重新启航的香港,既要在认识上真正树立国安为先、融入大局谋发展的思维,又需要在发展规划上合作共赢,才能最大限度打破目前面临的发展瓶颈。



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网移动版 】 【打 印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社微信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