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从文化认同角度促进两岸青年的心灵契合
http://www.CRNTT.com   2018-08-05 00:57:42


从文化认同角度促进两岸青年的心灵契合
  中评社╱题:从文化认同角度促进两岸青年的心灵契合 作者:任冬梅(北京),中国社会科学院台湾研究所助理研究员

  作者指出,民进党当局上台以后,拒不承认“九二共识”,让两岸关系“陷入空前紧绷状态”。面对当前的两岸关系局势,加快推动两岸全面融合发展,促进两岸同胞尤其是两岸青年的心灵契合就具有了更重要的现实性和紧迫性。在实现两岸青年心灵契合的众多路径中,推动文化认同是最佳路径之一。由于种种原因,两岸同胞长期分离,但中华文化始终是维系两岸同胞的精神纽带,且早已渗透到台湾同胞的思想感情、社会道德和生活习俗之中。因此,从文化认同角度促进两岸青年的心灵契合,能够真正形成“两岸一家亲”的浓厚氛围,逐渐增强“两岸命运共同体”的观念,促进青年中国认同的形成与凝聚。

  一、文化认同是实现心灵契合的最佳路径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要秉持“两岸一家亲”理念,“扩大两岸经济文化交流合作,实现互利互惠,逐步为台湾同胞在大陆学习、创业、就业、生活提供与大陆同胞同等的待遇,增进台湾同胞福祉”,“推动两岸同胞共同弘扬中华文化,促进心灵契合”。习总书记运用“心灵契合”一词准确而形象地表达了大陆对两岸关系秉持“一家亲”理念的执着追求。

  从两岸统一的内容来看,两岸统一包括了“形式统一”与“心灵统一”,这意味着两岸统一既有结构层面的统一,也有内核层面的统一。从国家统一的目标设置来看,实现心灵统一的关键是要争取人心,而达成争取人心的目标要依靠心灵契合。心灵契合既是一个心理学概念,也是一个社会学概念。从微观层面的角度来看,心灵契合强调的是人们心灵之间的默契与配合,相互之间能产生共鸣,最终在行动上达成一致;从宏观层面的角度来看,这涉及相关群体、族群的历史文化与时代背景,也就是每一个群体与个体都受到相同历史文化的影响。历史文化是一个较为宏观的符号,对个体认知与行为具有较强的整合与约束力。就两岸同胞而言,两岸有着相同的历史文化与情感认知。两岸同胞的心灵契合有基本相同的大背景。

  在实现心灵契合的各种路径中,推动文化认同是较容易实施也能够起到较大效果的一条路径。文化认同指向于群体的思想文化、艺术成就、道德规范与风俗传统。海峡两岸同文同种,由于具有相似的风俗信仰、生活方式与文化艺术,在不同历史阶段也都各自推行过传承、复兴中华文化的文化教育政策。在两岸关系中,青年是国家、民族的未来与希望。两岸青年不仅是未来两岸之间的重要纽带,是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新生力量,更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重要群体。相比其他群体而言,两岸青年都属于新世代群体,他们同样热衷于使用社交媒体、观看同样的电视文化节目、喜爱共同的娱乐明星。这些基于现代文化元素的共同性,使他们的共同语言日益增多,彼此隔阂日益减少,加上他们没有太多的历史包袱,更容易在相互交流中产生共鸣、催生融合,因此两岸青年在文化认同方面容易产生共识 。

  中华文化作为两岸社会的最大交集,可以成为当下跨越民众心理“海峡”的最佳使者。两岸既应在青年交流中发掘中华文化的优秀资源,传承两岸共同的中华文化基因,更应以文化认同的建构为契机,拉近双方的心理距离,深化对于彼此社会环境的瞭解,在潜移默化中调整彼此的认知、扩大共识,弥合两岸青年认同之间的裂痕,逐步走向心灵契合。

  二、文化自信是增强文化认同的源动力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要坚持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最根本的还有一个文化自信。”从整个世界的发展来看,我们会发现文化的自信心与综合国力和国家地位总是密切相关的。经过改革开放三十多年的艰苦奋斗、奋发图强,现在中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都得到了迅速提升,中华民族的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心也得到相应的提升。海峡两岸既有优秀传统文化的深厚底蕴,又有新时代快速发展过程中对中华文化的扩展与创新,因此文化影响力越来越大。

  优秀传统文化是文化自信的核心。中华传统文化是一个多层次、多方面的庞大文化体系。对于这个庞大的体系,我们应当依据历史和逻辑相结合的方法,采取科学分析的辩证态度,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优秀的传统文化本就根植于两岸人民的血脉之中,近几年,大陆青年开始热衷中华文化的“国学”经典,大陆出现了各种“读经班”及民间书院,这是青年对传统文化态度转变的标志。相对于大陆青年“国学热”现象,台湾民间则从来没有“冷”过。孩子从小到大的家庭教育有着比学校教育更丰富的国学内涵;社会也通过举办“国学”启蒙班、暑期育乐营,弘扬民族节日,保护文物古迹,祭祀祖先英烈等,将祭孔、读经、中元普渡、放天灯、蜂炮等融入台湾青年的日常生活,伴随其成长的全过程,各种宗庙文化更是颇具台湾特色的中华传统文化的代表。

  时代创新文化是文化自信的体现。近十年来,华语影视文化呈爆发式增长的态势。在电影方面,大陆电影市场已经达到500亿元以上的规模,成为仅次于北美的全球第二大电影市场;在电视剧、电视综艺节目制作方面,大陆每年的产值已经超过千亿元。2013年,台湾当局宣布开放大陆综艺节目赴台后,大陆综艺节目就以旋风之势迅速在岛内形成气候。当年,台湾中天电视台购买播出《中国好声音》,首播以0.88的好成绩打败同时段的《康熙来了》(0.77),收视排在第一位。随后,八大电视台、TVBS-G台也相继播出大陆综艺节目,《我是歌手》、《爸爸去哪儿》等都有着不错的收视率。2017年爱奇艺豪掷2亿元人民币打造的《中国有嘻哈》,连续17天高居微博网络综艺节目排行冠军,也在台湾掀起收看热潮。节目中一句“你有free style吗”,更成为两岸年轻人最夯的用语;连嘉义县长张花冠为行销梅山太平云梯拍摄的影片中,也跟风用了“free style”的嘻哈梗。2018年优酷的《这!就是街舞》依然在台引起热议。大陆影视、综艺节目之所以完成了在台湾的“逆袭”,正是大陆文化创新的自信体现。

  三、增强两岸青年文化认同的对策

  一是改善中华文化的影响方式,塑造两岸青年“共同情感”。

  中华文化是维系两岸青年情感与认同的重要纽带,两岸各具特色的地方文化、乡土文化与社会文化,提供了诸多有利于增进两岸青年情感与认同的文化资源。两岸应进一步完善文化资源对青年的影响方式,强化文化影响在塑造青年共同情感中的关键性作用。首先,应在广泛运用优秀传统文化、民族文化资源的同时,提高对民间文化、社会文化、生活文化与青年族群文化的重视力度,积极发掘日常生活中有利于增进两岸青年情感与认同的文化元素,发扬两岸各自的文化特色,以现代多元文化丰富中华文化的内涵。其次,应进一步改良文化符号的呈现方式,改变单纯的参观、旅游式交流,拓展文化交流的渠道与形式,尤其需要重视文化资源在社会生活细节中的表达与呈现,将经典文化的传承融入教育、艺术、影视、互联网、新媒体等与两岸青年日常生活与切身感受息息相关的社会领域之中,以潜移默化、润物无声的方式对青年施加文化影响。

  二是进一步挖掘两岸历史和文化联系,构建两岸青年文化交流平台。

  文化认同是民族凝聚力和国家向心力的动力之源,是国家认同最深厚的根基。两岸青年同根同源、同文同宗,心之相系、情之相融,有着共同的血脉、共同的文化、共同的愿景,这种广泛的共性为两岸青年的文化交流提供了非常便利的条件。要充分利用好这些条件,由青年组织牵头,文化、教育等相关部门提供指导和保障,与台湾大中学校联系,定期定时,双向互动,以建立兴趣协会、学生社团联谊等形式,开展语言文字、传统文化、历史源流、民间习俗、传统技艺等展示与学习活动,使两岸年轻人切实感受到“两岸一家”的身份认同。为了取得更好的交流效果,除认真研拟交流项目的实施方案外,有必要增加体现两岸共性的内容和互动环节,使用台湾青年易于接受的形式和语言,结合文化、旅游、游戏、联谊、表演等形式和载体,提高交流的深度和精细化水准,使两岸文化交流实现制度化、规范化,构建起长效交流的平台。

  三是以共同构建全球华语文化创意中心为目标,持续深化两岸文化产业交流。

  两岸文化产业交流领域不断扩大、模式逐步丰富、关系日趋紧密,是两岸文化交流的内容主体。两岸的文化产业交流合作存在着巨大的互补空间,在区域产业一体化、区域性市场发展等基础上,共同承担着中华文化当代化、现代化和国际化的产业重任。作为文化产业未来发展的核心要素,创意元素深植于文化产业的研发、行销、管理、孵化等各个环节,对文化产业化举足轻重。中华文化的复兴是两岸青年共有的历史使命,构建全球华语文化创意中心,是两岸文化创意产业从业者可以携手共创的事业。创意是台湾文化产业优势和经验较为明显的地方,两岸文化产业交流覆盖了文化产业的绝大多数主题,深化以创意为核心的交流,着眼于共同构建全球华语文化创意中心,主要聚焦两种文化产业类型: 一是新兴的数字化、智能化的产业内容交流,如网络游戏、动漫、广告等; 二是工艺美术、出版产业等传统文化产业的现代转型。

  四是建立新媒体视频交流渠道,打造两岸青年影视文化传播圈。

  由于目前大陆对于访问Facebook、Twitter等境外社交平台有一定限制,两岸青年在新媒体上的交流还不那么顺畅。针对这种局面,大陆可以发挥文化和资源优势,以大陆为主导,打造一个新媒体视频交流渠道,同时吸引台湾青年访问大陆的新媒体平台,与大陆青年进行交流。由于大陆具有广大的市场,能够培育起实力雄厚的新媒体视频平台,爱奇艺、优酷等视频网站不仅获得大陆青年的广泛喜爱,也是港澳台青年观看影视节目的最重要平台。但是出于对经济利益的考量,这些视频网站在采购影视节目,尤其是境外影视节目时,往往只采购大陆地区的播放权,港澳台同胞在这些视频网站观看影视节目时,时常碰到无权观看的情况。因此有台湾网友在 PTT 上抱怨。新媒体视频平台聚集着众多的两岸青年,大陆有必要以提供资金支持等方式鼓励优酷、爱奇艺等公司开展大中华区版权经营,建立一个两岸青年都能够平等使用和交流的新媒体视频交流渠道。

  (全文刊载于《中国评论》月刊2018年8月号,总第248期)

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网移动版 】 【打 印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社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