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 
浅析“台独民粹主义”的特征、形态及对策思考
http://www.CRNTT.com   2020-06-21 00:17:16


 
  二、“台独民粹主义”的形态

  回顾台湾历史,70多年的“台独”活动已不是简单的要求“台湾独立”,而是具有更为复杂形态的内涵与表现形式。在完全执政的民进党当局的培育、纵容、唆使下,“台独民粹主义”具有更为危险、好战的特性,主要的表现形态有以下几种:

  1、“中华民国台湾”:这种形态的创造发明权应归属于蔡英文。其文理、文法通不通暂且不说,因蔡英文外访说得太多,自我感觉好像知名度有所提升。但可惜的是即使受惠台湾的15个“邦交国”代表,在联合国提案时也仅说“中华民国”,完全是无用功。

  民进党在“台独民粹主义”的主要表现形态上是花了很大“心血”。从“中华民国在台湾”,到“中华民国是台湾”,确确实实是向着“台独”迈进了一大步;再进化到“中华民国台湾”,实在是让台湾民众一头雾水。从表面上看,“中华民国”与“台湾”等同,但究其实质,究竟是“中华民国”的“台湾”,还是“台湾”就是“中华民国”,谁也说不清楚。但有一条让人明白,“宪法一中”已束之高阁。所谓的“中华民国”仅仅是“台湾”的遮眼布。“中华民国台湾化”是当下整个台湾社会的发展趋势。

  2、“一边一国论”:这个论述的形成,是陈水扁在李登辉“两国论”的基础上所推出的“台湾国家论”。历经近20年的风云,已被绿营公开定位为“台独民粹主义”的基本政治立场。

  尽管2016年蔡英文上台后的第一份“就职演讲”提到“中华民国宪政体制”时,自辩“会依据中华民国宪法、两岸关系人民条例及其他相关法律处理两岸事务”,但整个论述仍然是“台湾——国家”框架。其策略是偶然用“中华民国”,如今是干脆不用,而在涉外正式场合一律用“中华民国台湾”。于是形成了蔡英文的“台独新表述”:“中华民国=台湾=国家”。

  3、“台湾历史与起源建构论”:蔡英文首度胜选上台后不久,即以台湾地区领导人的身份,正式向原住民道歉,推动“原住民转型正义”,以确立原住民是台湾真正的主人,而汉人仅是外来者,以此从历史源头否定自古以来台湾就是中国领土一部分的论述。

  为切割两岸血缘关系,建构“血缘”上的“去中国化”,民进党当局炮制的台湾高中历史教科书内煞费心机地加入“南岛语族”与“有唐山公,无唐山妈”等概念后,再用粗糙与错误的资料,力主台湾近85%以上的人都有平埔族的“南岛语族”血统。这种“台湾国族血统论”自然经不起遗传学的科学检验,但是却被民进党拿来作为“教育台独”、“文化台独”的依据。蔡英文在2017年出访南太平洋时,即别有用心地定名为“寻亲之旅”。在蔡英文的眼中,太平洋岛国的原住民才与台湾是一家亲,进而想尽办法杜撰了莫名其妙的“台湾民族论”,认为:“台湾原住民属于南岛语族”。这样做的玄机何在?蔡当局幻想用“南岛语族”取代“中华民族”地位,甚至从DNA角度否定两岸同胞同根同源,试图从民族角度“去中国化”,配合捏造“台独”理论中的重要支撑——“台湾民族论”。

  4、变相“法理台独论”,即推动“准法理台独”与“释宪台独”:

  许多学者认为,蔡英文即使在第二个任期内不会也不敢推动“法理台独”。但我们应该看到,所谓的“法理台独”也有两面性,一面是刚性,如公开制定“台独宪法”或公开宣布建立“台湾共和国”,这些是标准的“法理台独”;但与此同时,另一面是柔性,即“准法理台独”与“释宪台独”。李登辉大搞“修宪台独”;陈水扁一味推动“公投制宪”,故被称为“制宪台独”;蔡英文则更进一步,提名公然宣扬“两国论”的“台独”大法官,未来就存在“释宪台独”的可能性,即通过大法官解释两岸关系的政治定位与台湾“国家性的宪法”解释,就有可能实现某种程度的“释宪台独”。

  三、对策思考

  今天的台湾,面临的最大现实是如何面对大陆。台湾无法回避大陆,无法回避两岸议题,无法回避两岸关系发展的终极目标。为此当下就大陆而言,如何应对“台独民粹主义”就显得格外重要。

  一、学会掌握、运用两岸关系的和平发展与和平统一的辩证关系极为重要,但在具体推行中稍不注意会有所偏失。2008年至2016年国民党执政时期,马当局认同“九二共识”,大陆坚持两岸关系的和平发展无疑是正确的,但和平统一却越讲越少。这无形中让岛内同胞错认为和平发展是大陆终极目标,导致“和平台独”意识抬头。和平发展取决于双方的意愿,不可能是一厢情愿的。过早、主观、片面地认定和平发展不可逆转,对政党轮替已成常态的岛内政局就缺乏有针对性的战略布局。

  如果国民党执政与民进党执政,两岸关系都实行无差别的和平发展,那支持、认同“台独民粹主义”的民众就没有危机感,会随心所欲选择支持民进党,支持“台独”政权,来倒逼大陆让步、让利。

  二、为打压“台独民粹主义”的猖狂势头,加快两岸统一的步伐,可以同时抓两手,一手抓15年前制定的《反分裂国家法》的升级版。对“准法理台独”与“释宪台独”等概念,作出明确的界定与宣示。进一步阐明台岛内外最为关切的大陆采取非和平方式及其他必要措施的红线。另一手更为重要,要适时、尽快颁布实施《中国统一法》。该法形成初稿后,为集中全党全社会的政治智慧,可作为全国“两会”的重要文件之一,请“两会”代表、委员慎重审阅。经几上几下的审阅、讨论,并公开投票表决后,再向海内外正式公布执行。

  三、连“台独之子”陈水扁都知道,“急独”是“急统”的同义词,“台独”做不到就是做不到。信奉“台独民粹主义”论者以一种站上“道德制高点”的傲慢,去指责批判“统派”“卖台”、危害“国家安全”,是极度可笑的。因为,实际上真正毁台、真正危害“国家安全”者,非“台独”莫属。

  我们应该抓住今年5月北斗卫星系统正式成网的机会,通过网络将涉及两岸“统独”的每一件大事,让岛内民众充分瞭解。台湾同胞只有真正认清了“台独”的真面目,尤其是“台独”升级版——“台独民粹主义”的危险与荒谬,才能正视“统一”被污名化的危险与荒谬。事实上,“统一”追求的不是“速成的统一”,而是“心灵契合的统一”,是未来式、有条件、两岸人民合意的“统一”。通过和风细雨、潜移默化的解疑释惑,使得台湾民众逐渐明白,这样的“统一”诉求与目标,既不是“投降”,也不是“卖台”,而是“爱台”。

  四、需要明确的是民粹绝不等同于民意。民粹是被某种极端势力操弄、引导、偏向的民意,带有很大的欺骗性与冒险性。岛内民意呈现多元,复杂,多变,甚至经常是自相矛盾的。对于多变、捉摸不定的民意,需要冷静、及时、实事求是地进行一番去粗存精、去伪存真、由外及内、由表及里的分析。我们关注的民意,是指与两岸关系变化、发展有着密切关系的岛内主流民意,囊括岛内的思想、思潮、动向、意识等。要想改变台湾的主流民意向着我们所期待的方向发展,绝非易事。这是我们必须面对的现实。但这也不是意味着大陆不可作为。

  欲改变“台独民粹主义”的思潮,可抓住涉及两岸关系的重大事件的关键时刻来做工作。譬如这次两岸突然暴发新冠肺炎疫情,蔡英文当局想方设法“以疫谋独”,而我们要通过实例,向岛内民众讲清楚,只有两岸合作抗疫,才能真正战胜病毒,双方彼此之间是谁也离不开谁的“生命共同体”。近来台湾各界十分关注关于ECFA十年到期后,大陆会不会续签协议。台湾“经济部长”沈荣津多次强调,就算大陆停止ECFA早收清单,对台湾经济的影响也非常小。而事实情况是,少了这一块,岛内会有多少企业活不下去,会有多少劳工失业?需要提醒的是,岛内外有多家权威机构预言,后疫情时代很可能会出现大面积的经济大萧条。台湾靠贸易撑起经济发展,一旦出现人、货交流锐减,甚至停滞的逆转局面,台湾受伤的状况真难以想像。紧紧抓住一个个重大事变后的教训与反思,才能让台湾民众有切肤之痛,才有可能回归理性思考,才能逐步认识“台独民粹主义”的极大危害。

  在这里还需特别强调的是,解决台湾问题,不完全靠改变台湾的主流民意,更重要的是要靠大陆的综合实力和坚强意志。

  (全文刊载于《中国评论》月刊2020年6月号,总第270期)


 【 第1页 第2页 】


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网移动版 】 【打 印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社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