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两岸城市交流因属于地方层级的交流,因此务实、低调特别重要。针对民进党在台湾当家的现实,太显眼会被台当局利用,扣一顶“亲中卖台”的红帽子,政治口水淹没交流成果。两地、三地或多地的交流,无法承载较高的政治期待。
眼下岛内不少县市长因刚刚上任,并未制定出详尽切实的交流方案,可能还停留在国民党执政时期城市交流的思维,如力争观光陆客人数翻番、多卖本方的农渔产品到对岸等。如此粗放型的交流诚然需要,可带来短时期经济效益,但若长期停留在这种水平,不去想方设法建立可长可久的产业关联,那不用多久,原有的竞争优势即会流失。
未来两岸城市交流更需立足实际,精准规划,密切协调,尽快通过调研,建立必要的市场机制,以让两岸民众真实感受到两岸交流的红利。台湾民意如流水,选民耐心总有限。长期无感的任何交流注定是不得民心的。
三、两岸城市交流存在种种误区
两岸城市交流由来已久,但目前岛内的大气候是民进党当局第一次完全执政,行政及立法大权都在民进党手里。面对这样的大气候,城市交流的小气候必然会受到高压限制与影响,随之在两岸产生了种种不容忽视的误区。
误区之一:不谈政治,只拼经济。
这方面的论调在“九合一”选举中极力呼喊,层出不穷,如“政治零分,经济100分”等。若仅以此作为竞选口号,用于撇清台湾复杂的政商关系以及政党关系,来争取选民的认同,从而获取更多选票,当然可以理解。但若归宿到两岸城市交流这个层面,只要交流的红利,不对两岸关系及两岸城市交流的性质有正确认知,政经两者截然分离,在这种情况下进行所谓的交流合作,那就会产生严重后果。一是任何经济合作都必须有政治互信支撑。不讲双方互信的基础、合作的基准,“只经不政”,造成不谈“九二共识”,照样可进行交流合作的假象,从而干扰、破坏了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最基本的要素。二是政经严重背离,为交流而交流,无助于“反独促统”,无形中助长了“台独”气焰。大陆方面历来的立场是,在对两岸关系性质、两岸城市交流性质有正确认知的基础上,欢迎台湾更多县市参与两岸城市交流合作。而台湾陆委会主委陈明通却反其道而鼓吹:“乐见各县市拼经济,但是拼经济,少谈一点政治”、“两岸城市交流不要有政治前提”。这里的“少谈一点政治”、“不要有政治前提”,其实质就是否定把“九二共识”作为两岸城市交流的前提,这显然会阻挡、破坏双方的交流。城市交流绝不可能是为交流而交流,更不是大陆方面“委曲求全”,配合民进党当局企求的另类的“只经济不政治”的被掏空的交流。
误区之二:所谓的双方交流,就是大陆单方面向台湾让利。
放眼全球,任何国家与地区开展域外交流,不可能单方面放弃自身利益进行。任何单纯送礼式的交流,由于违背交流的利益规律而无法可持续进行。当然这方面也有例外,比如说台湾遇到大的自然灾害,例如大地震,大的水灾、旱灾、台风或流行性疾病等,作为大陆理所当然会第一时间伸出无私援手,应急援助。两岸城市交流,要以两岸的共同利益为导向,不宜以某方利益为优先。更要以两岸社会整体利益为依据,兼顾不同群体的利益,让更多民众受益受惠。
误区之三:2020台湾“大选”即将来临,在这敏感时期开展双方的城市交流,其结果是变相为蔡英文加分。
两岸有识之士担心,在民进党主政下,两岸城市交流若能带动岛内经济发展,蔡当局收获经济红利,为自身政治服务,这等同于给“大选”送上大礼;交流若起色不大或几无起色,台湾当局一定会藉此指责大陆虚情假意,敷衍了事,承认“九二共识”也没有用,纯属政治秀。
对于这种担忧,从大格局出发没有必要。第一、大陆各地政府与北京立场保持高度一致,仅会在一定授权范围内进行交流,会掌握好交流的尺度与规模。第二、两岸城市交流历来是蓝营强项与优势,不会轻易拱手让民进党收割成果。第三、大陆各方在两岸城市交流中,不会过于简单化理想化处置,拿捏分寸向来谨慎。
误区之四:两岸城市交流对大陆有弊无利。
对于利弊应辩证看待。大陆要实现第二个一百年宏伟目标,即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与妥善解决台湾问题密不可分。也就是说一方面台湾问题未解决,就谈不上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另一方面,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是一个宏伟征程,随着各领域复兴逐步实现,为最后妥善解决台湾问题创造越来越多有利条件。站在这个战略高度,两岸城市交流既然有利于两岸关系的和平发展,自然就有利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对整个中华民族是最大的利,怎么会产生有弊无利的错觉。
与此同时还应该看到,以两岸的视角来审视,在双方的交流中,各取所长,取长补短,有利于双方经济社会的发展,能更多为两岸同胞谋福祉。这对两岸都是有利无弊的。
四、针对两岸城市交流的思考
1.“九二共识”展现在两个层面,一是高政治的战略性位阶,即两岸的身分认同与两岸未来走向,如“两岸一中”、“反对台独”;一是低政治的事务性位阶,两岸城市交流属于这个层面。但低政治不是全盘抛弃政治的无政治。
此次“九合一”选举,国民党候选人韩国瑜在选举的关键时刻,通过电视辩论,公开认同“九二共识”,最后以比对手高15多万票的差距,高票当选高雄市长。这表明“九二共识”在当今台湾决不是票房毒药,相反能凝聚相当大的民意基础。韩国瑜在胜选后对于 “九二共识”还有更深一层的认识。他认为,如果将“九二共识”或“两岸一家亲”定义为标签化,代表那只是“在嘴巴滑过去而已”,没有真正从心里面去认知。坐而言不如起而行。通过异常火爆的“九合一”选举,尽管岛内选民可能至今仍对于“九二共识”的内涵不甚瞭解,但却直接或间接瞭解到这一共识对于两岸关系及台湾经济的重要性,也进一步体认到“两岸关系不好,台湾经济不会好”的道理。
2.综合考虑各种因素,具有重大象征意义的沪台“双城论坛”的举办以一年一次较为适合,交流的议题毕竟有限。在已举办九届的基础上,理应向纵深发展,变双城为三城、多城颇有积极意涵,可扩大岛内正能量的累积、发酵,亦可增进两岸同胞相互之间更多的瞭解与情感。但有必要指出的是,这种变化必须各方确有此愿,不可仓促草率从事,更不可强求。为追求政绩、流于形式的升级有百弊而无一利。
新年伊始,习总书记针对当前海峡两岸现状,发表了极为重要的有关两岸和平统一的五项政策主张,在台海两岸引发了强烈反响。在新的一年里,我们应让纷飞的思绪沉淀下来,多方思考如何以两岸城市交流为取向,为抓手,更多地创造“九二共识”的效益扩大化的升级版:一是与时俱进,扩大两岸区域经济整合的实质利基,力求创造两岸城市交流更多务实而非务虚的互利双赢;二是提供更多实质的机遇,让台湾城市更多地融入长三角、珠三角、粤港澳大湾区、“一带一路”的建设;三是先与台湾城市连结,然后再以共同连结身分,争取共同参与世界城市联盟网络。
3.台湾的县市长谋划赴大陆交流,不必拘泥于大陆的一线都市,视角可广,可根据本县市的优势、特色与需求,有选择地筛选对己方有益的大陆城市来交流。高雄市长韩国瑜对此有自己的见解,高雄可与大陆每一个地级市交流,但具体交流要视情况而定,有物质的交流,经济的交流,产业及科研的交流,更有心灵的交流。每次交流事先都应做足功课,制定细致可行的交流方案,双方达成共识部分即可予以落实、执行;暂有分歧也属正常,经日后协商,予以修正、推展,通过进一步扩大和深化两岸城市的交流,不断获取、收割民众所期盼的胜果。
(全文刊载于《中国评论》月刊2019年3月号,总第255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