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 
大陆推动31项惠台措施成效及台湾的回应策略分析
http://www.CRNTT.com   2018-11-01 00:18:49


 
  (三) 心理战

  对大陆惠台措施进行心理战主要透过学者著作、言论在网路、报章杂志以导视听或者透过官方举行记者会方式公开抨击。相关论点包括对所谓惠台措施是否出于真的能惠台﹖是否有掏空台湾根基的野心﹖不管是台商参与中国大陆制造2015或“一带一路”,可说是投资金额极大的经济发展型计画。

  大陆的学术环境虽有发展性研究环境和资源充沛等优势,但长久以来亦存有强烈人治色彩、具政治管控意识形态,须谨慎评估。在文化出版产业方面,对台图书进口建立绿色通道,以及简化审批流程,从业者角度而言,或能增加进入中国大陆市场的便利性与速度,但须以不能违反中国大陆政治“主旋律”为前提,同理可证于影视产业。

  中共推动这些“对台”措施,试图进一步吸纳台资企业以发展其经贸政策;同时亦吸纳台湾的专业人才来弥补大陆相关产业发展之不足,归根结底是以服务于中共整体政策为目的。〔30〕

  针对大陆在2018年9月起受理台湾民众申请居民证一事,台湾陆委会则抨击此举政治图谋昭然若揭。同时质疑大陆通过的新税法若持居住证者,恐亦会有缴纳税金的义务。陆委会认为居住证是大陆“名为惠台、实则利中”的统战做法,对台湾赴大陆民众以生活便利为糖衣,将台湾居民视为其公民并纳入户政管理系统,企图将台湾人内政化,实有矮化台湾主权地位政治图谋。〔31〕

  五、结论

   台湾媒体评论大陆惠台措施对台最大的隐忧可能是造成台湾人才进一步流失,同时民众对政府面对大陆种种攻势的应变能力信心不足,不仅蓝营支持者缺乏信心,就连泛绿民众也是如此。

  过去被认为最支持民进党的年轻族群,不仅认为大陆对台友善的占比,在所有年龄层中第一也是到大陆发展意愿最高的族群,比率高达近六成(59.6%)。大陆推出惠台措施后,更有61.6%的人表示会有到大陆发展意愿。这显示长期以来最支持民进党的年轻人已产生变化,亦代表台湾年轻族群务实的一面且逐渐不受政党意识形态的影响。

  尽管台湾民众有超过一半的受访者(51.9%)认为大陆此举是为了换取政治认同,但认为能提供台湾人实质利益的约占32.4%。此外,惠台措施对台湾整体发展有45.4%的人认为会有不好影响,认为好的仅有27%,显示台湾人仍有忧虑的一面。〔32〕

  如果再看另一项数据显示大陆对台31项措施,受访者中有41.9%的人认为这是大陆的统战花招,对台湾没有实质助益,但也有30.1%的人认为是中共的善意行为,有助于两岸关系的改善。进一步交叉分析显示,在20到24岁年龄层当中,有四成三认为是中共的统战花招,但也有四成的人认为是中共的善意行为。整体来讲,台湾社会中有相当多的年轻人、高教育程度者或中产阶级的人对大陆这项“新对台措施”持比较正面反应,这代表大陆陆续推出各种所谓的“惠台”新措施,确实在台湾目前正处于政经困境且恶性循环背景下已经产生了一定程度的影响与冲击。〔33〕

  笔者以为若从好处着想当台湾的就业市场及薪资无法满足年轻人的需求与意愿时,到大陆发展何尝不是一件好事,何况人才在国际间流动本是自然之事,吾人无需过度从坏处思考与解读。台湾人才赴大陆发展早已是挡不住的一股趋势与潮流,近年来台湾不少大牌明星及相关影视从业人员在庞大商机吸引下纷纷远走大陆发展早就是公开的秘密及最好证明。

  笔者认为大陆惠台措施不仅仅是吸纳台湾人才为其产业不足提供必要的人力需求,当然更存在换取台湾人对中国大陆认同感的双重目的。惟台湾人赴大陆发展就业、就学是否能转换为对中国人的认同及对两岸统一的支持仍有待时间的验证。

  种种民调显示认同两岸逐步统一者确实在缓步上升中,同时主张统一者亦超过主张独立者。此外,认同中国人的比率亦逐步有增加的趋势。近期民调显示台湾居民的国族认同,自认为自己是“台湾人”的比例仍过半数(56.4%),却是近5年新低,认为台湾人且是中国人两者都是者占34.1%,则是历年新高:认为是中国人者仍维持在9%左右。其中,20到29岁的年轻世代,认为自己是“中国人”的比例从1.1%提升到4%,30到39岁则往两者都是移动,从27.3%成长到36.7%,增加近10个百分点,涨幅显着。从数据瞭解以往认为成长于“天然独”的青年世代,并非铁板一块,随着大环境趋势变化逐渐产生认同的改变。〔34〕

  注释:

  〔1〕杨起凤,《大陆31条惠台措施:一张图看哪些行业受惠多﹖》,经济日报,2018年3月1日。

  〔2〕林幸妃,《2018国情调查近七成不满小英阁揆民调高于元首》,天下杂志第638期,2018年。

  〔3〕吕佳蓉,《47.5%赞成九二共识超越蓝绿认同》,中国时报,2月13日A8版。

  〔4〕远见杂志,《2018年台湾民心动向大调查》,2018年2月。

  〔5〕杨家鑫,《惠台发酵青年对九二共识认同度提高》,中国时报,2018年7日3日A2版。

  〔6〕天下杂志,《国情调查﹕年轻人外逃台湾人认同创新低》,2018年1月。

  〔7〕ET新闻网民调则显示有超过半数(51.5%)网友仍然希望维持现状,24.2%网友期待要加速统一,12.1%网友则认为应加速独立。参见蓝淑芬、王致凯,《ET民调68%网友认为惠台可拉拢台湾人心,43%网友欣赏习近平》,ET新闻网,2018年3月8日。

  〔8〕游盈隆,《蔡英文总统的两岸与经济表现》,2018年1月全国性民意调查,财团法人台湾民意基金会。

  〔9〕美丽岛电子报,《大陆对台31项措施对两岸关系发展的政治作用》,2018年3月23日。

  〔10〕王正,《台湾民意新变迁:牵动第三势力发展》,多维第30期,2018年5月。

  〔11〕郑舲,《小英执政两周年不满意度飙至58.8%》,中国时报,2018年。

  〔12〕超讯,《台青投共潮入党成趋势得失显争议》,2018年。

  〔13〕林怡廷,《不只卢丽安这些台青为何也想加入共产党》,天下杂志,2018年。

  〔14〕中国时报,《比制度抢人才 陆计画性出击》,2017年10月30日A3版。

  〔15〕天下杂志,《国情调查﹕年轻人外逃台湾人认同创新低》,2018年1月。

  〔16〕联合新闻网,《挺独的变少愿赴陆就业念书的冲新高》,2017年11月20日。

  〔17〕蓝淑芬、王致凯,《ET民调68%网友认为惠台可拉拢台湾人心,43%网友欣赏习近平》,ET新闻网,2018年3月8日。

  〔18〕远见杂志,《惠台措施民意大调查:惠台31措施对台冲击,执政党面对一大隐忧三大警讯》,2018年。

  〔19〕实践大学推动学生赴大陆实习多年,其中约有75%的人选择留在大陆工作,而在大陆求学的硕博士生因已有人脉留在大陆工作的人也近8成。刘匡宇,《惠台新政的理论启示与现实效应》,中国评论第244期,页25,2018年4月。

  〔20〕杨喻斐、萧文康、陈俐妏,《科技业获利衰退,精英投靠中国对手》,苹果日报,2018年7月12日。

  〔21〕李侑珊,《高教人才寻找出路登陆恐成常态》,中国时报,2017年9月17日。

  〔22〕苹果日报,《中国5倍薪抢才,台陷人力荒》,2018年7月12日。

  〔23〕马毓骏,《对台31项政策对台湾产业的影响与因应》,经济前瞻5月号,中华经济研究院,2018年5月。

  〔24〕符芳硕,《中国砸重金频频挖角,我推留才计划应战》,苹果日报,2018年7月12日。

  〔25〕美丽岛电子报,《大陆对台31项措施对两岸关系发展的政治作用》,2018年3月23日。

  〔26〕许依晨,《陆委会中共利用卢丽安模式搞统战》,联合新闻网,2018年1月25日。

  〔27〕林劲杰,《提醒台青七不讲陆委会戒急用忍》,中国时报,2018年9月1日A10版。

  〔28〕联合新闻网,《挺独的变少 愿赴陆就业念书的冲新高》,2017年11月20日。

  〔29〕江睿智,《力抗惠台,政院提强台八策略》,经济日报,2018年3月17日。

  〔30〕曾于蓁,《中国大陆31项对台措施观察》,行政院大陆委员会,大陆与两岸情势,2018年4月。

  〔31〕林劲杰,《居住证恐就全球所得征税﹖陆委会批政治图谋明显》,中国时报,2018年9月2日A2版。

  〔32〕远见杂志,《惠台措施民意大调查:惠台31措施对台冲击,执政党面对一大隐忧三大警讯》,2018年3月。

  〔33〕美丽岛电子报,《大陆对台31项措施对两岸关系发展的政治作用》,2018年3月23日。

  〔34〕天下杂志,《国情调查﹕年轻人外逃台湾人认同创新低》,2018年1月。

  (全文刊载于《中国评论》月刊2018年10月号,总第250期)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


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网移动版 】 【打 印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社微信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