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 
论台湾高中的国文教育与身分认同
http://www.CRNTT.com   2019-09-22 00:14:28


表1:作家国别辨认
表2:作品国别辨认
表3:两岸认知
表4:指称认知
  中评社╱题:论台湾高中的国文教育与身分认同 作者:王睿(台湾),台湾时事观察家

  壹、前言

  “国文”的名称,始于1907年清廷将“读经”科改为“国文”科;1912年民国政府废除“读经讲经”课程,而总称“中国文学”为“国文”;1922年一度将初、高中“国文”改称“国语”;至1936年施行《中学课程标准》时,分为小学“国语”和初、高中“国文”,并沿用至今日台湾地区。〔1〕睽诸台湾高中国文所选“范文”,时间上纵含三千年,空间上横跨台海两岸,体现“本国语文”即为中文、中国语文与中华文化的定义。

  另根据台湾师范大学国文学系“学士班、研究所及在职进修班课程地图(职能对照图)”所示,其“核心能力指标”在于培养师范生“具备中国语言、文学、学术思想、文献资料之认知与研究能力”、“具备讲解、教导、传播中华传统文化的能力”云云,〔2〕又佐证“国文”、“本国语文”即为中文、中国语文与中华文化的定义。

  由上述可知,台湾地区所谓“本国语文、本国文学与本国文化的总称”,包含在地理、历史及政治传承意义上的中国语文、文学和文化,涵盖台海两岸。

  (表1:作家国别辨认)

  (表2:作品国别辨认)

  (表3:两岸认知)

  (表4:指称认知)

  贰、台湾“本国语文”认知的现实情况

  一、从调研数据来看

  尽管如此,两岸分断的政治困境却反映到台湾高中生对于“本国作家”或“本国作品”的认知。以2014年9月升入高中的第一届“十二年国教生”为例,笔者于2016年5月在任教学校针对该届高中生实施“国文教育与身分认同”问卷调查。〔3〕在回收的307份有效《问卷》中,经过基本统计与比对统计后,表列其中几项结果并试作分析:〔4〕

  表1显示对于台湾高中生来说,文言作家越古老就越不像“本国人”,而白话作家也有世代区隔,甚至有地域区隔。比如同为文言文作家,认知郁永河和连横为“本国人”的比例就比认知孔子和诸葛亮为“本国人”的高出14.33%。并且,这还包含地域因素,也就是孔子、诸葛亮没来过台湾。再比如同为大陆出生的白话作家,来到台湾的琦君、白先勇、余光中被认为是“本国人”,比例高达83.06%;但没来过台湾的鲁迅、徐志摩、朱自清等人,被认为是“本国人”的比例就下降14.66%。至于台湾土生土长的白话作家赖和、吴晟、洪醒夫,被认为是“本国人”的比例高居89.25%。

  此外,如果把“无法辨别”和“其他”两项视为“辨认困难”,则无论是否来过台湾的大陆文言及白话作家,都会让11%~15%的台湾高中生产生国别辨认的困难,且作家越古老,“辨认困难”的程度越高。

  以上分析显示两岸分断体制,对于台湾学生学习中文时发生身分认知困惑的影响。再看表2的作品认知方面:

  表2显示目前至少有80%的台湾学生认为,以中文为叙述媒介的“国文”是“本国作品”,这应该是日殖时代结束以后,国府对台湾实施包括“国语运动”在内的再华夏化教育的影响。既然如此,“国文”里边的《典论论文》、《桃花源记》、《岳阳楼记》、《赤壁赋》等文言作品,和《三国演义》、《西游记》、《红楼梦》等白话作品,被视为“本国作品”的比例却只有67%左右,而且22%以上的学生认为那些是“外国作品”,就别有意义了。

  但这从原先就有2成学生不认为“国文”是“本国作品”或对此有“辨认困难”,可以得到数据上的合理解释。至于大陆创作的中文影视作品《琅琊榜》、《武媚娘》、《甄嬛传》等热门古装剧,即使在时代背景方面没超过上述文言与白话作品的范围,但也因为地域因素而只有35.5%的台湾学生视其为“本国作品”。然而42%以上的学生认为那些是“外国作品”,以及21.82%的学生对其有“辨认困难”,则显示“岛国体制”教育型态的影响程度。这还可以从表3的两岸认知中看出来:

  表3数据来源的《问卷》原文分别是:

  有天你在海外、例如欧洲时,遇到中国大陆人,听他用北京腔说:“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你认为他念的是⑴本国文学;⑵外国文学;⑶无法辨别;⑷其他。

  有天你在海外、例如欧洲时,遇到台湾人,听他用闽南腔(或“台语”)说: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你认为他念的是⑴本国文学;⑵外国文学;⑶无法辨别;⑷其他。〔5〕

  也就是说,作为华夏文明重要组成部分的唐诗,被10.75%的台湾学生认为那是“外国文学”,另有10.75%的台湾学生对其有“辨认困难”;如果是经由北京腔念出来,则提高为20.84%的台湾学生认为那是“外国文学”,且对其有“辨认困难”的人也增多3.57%。这仍反映两岸分断体制对自身民族语文认知的影响,且那还是对1200多年前的李白,以及他的《静夜思》。如果是对当代大陆作家和作品,台湾学生的“他者化”认知就更为明显,比如问到:

    2012年的诺贝尔文学奖得主莫言,他是山东人。如果他的名著《红高粱》被编选入台湾的国文课本,你认为“作者栏”应介绍莫言是⑴中国作家;⑵大陆作家;⑶山东作家;⑷其他。〔6〕

  结果得到表4的统计数据:

  当然,作答学生未必明白“中国”指称与“大陆”指称之别的微妙含意,他们可能只是人云亦云而已,无论后者是否为被期望的状态 。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 


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网移动版 】 【打 印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社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