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美国海军提出的所需要的无人机主要技战术特征要求:高隐身性、作战半径超过现役有人舰载机、具备空中加油能力、可在防区外发起行动、能够携载多种战斗载荷、可执行广泛种类的任务。与此相对照,不难发现,“黄貂鱼”几乎满足了所有的技战术特征和要求。
新技术有机融汇的背后,有着顺畅的技术融汇机制。作为美国海军的科研项目,所有技术成果归美国海军所有,可以移植。
参与研发的4家军火公司可以共享测试数据,加快研发进度,降低技术风险。这就决定了“黄貂鱼”无人机在隐身性能、有效载荷能力、续航力等主要性能指标上基本符合美海军要求。
“黄貂鱼”定位为加油机,与主力战机相比,多少有些助攻的意味。但在载油、加油的“专业领域”,“黄貂鱼”将是绝对的主力。何况,美国海军已经明确要求,“黄貂鱼”也要能执行情报和侦察任务。可以预见,这样一个平台,稍加改装,派生出携带武器的型号执行打击任务以及电子战欺骗任务,应该没有太大难度。
上舰后的“黄貂鱼”表现究竟会如何?这尚未可知。但可以肯定的一点是,有“黄貂鱼”就会有“捕鱼者”,有“鱼”也就会有“鱼叉”,“鱼”和“渔夫”的故事远没有结束,而是刚刚上演。
来源:解放军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