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 
民进党以“台湾新国族”解构国民党
http://www.CRNTT.com   2020-08-01 00:11:51


在民进党两度执政的大力推进之下,“台湾新国族”的历史认知的建构,已经解构了国民党立党之基。
  中评社╱题:民进党以“台湾新国族”解构国民党 作者:曾晓栩(厦门),厦门市台湾学会秘书长

  李登辉在1990年代掌权后,诉诸于“台湾人要自己当家做主”、“台湾人要出头天”,强化“台湾主体意识”,在政治上追求“独立建国”,在文化历史上篡改编造出独立于中国之外的历史,建构“台湾新国族”。台湾自1990年代开启的教改运动,实质是以“去中国化”,建构“台独”史观,切断台湾与大陆的文化历史联接。民进党两度执政,透过强化“台湾主体意识”的教改与舆论导向,绿化民意,成功变身为“护主权、爱台湾”的政党,同时以“台湾新国族”史观解构国民党的立党之基,打击国民党,图谋长期执政。

  一、修改课纲建构“去中国化”的“台湾新国族”

  李登辉曾经公开宣称,“教育不改,人心不会改变,过去教育都限制在大中华的观念范围中,台湾不需要大中华主义”。①台湾在1962年、1971年、1983年的课纲都仍然使用“我国”指称中国。李登辉执政时期颁行“88课纲”,台湾史首次成为独立单元,但仍列在中国史部分。1998年历史科被并入社会学习领域,在社会课里植入由“以台湾为中心”的“同心圆史观”,台湾学生的历史意识和认知开始被置入“台湾主体意识”框架之中。所谓“同心圆史观”,就是主张历史教育应从台湾乡土教育开始,进而台湾史、中国史、亚洲史,最后才是世界史,一圈圈向外推移,实质就是“以台湾为中心的”的“台独”史观。2000年陈水扁执政后,立即再修课纲,2006年开始执行新课纲。台湾史首次独立成册,并脱离中国史范围,“同心圆理论”发挥异乎寻常的想像力和创造力,将明清史和民国史放在世界史范围,中国史被进一步“世界化”、“外国化”。

  2008年马英九执政后,对课纲进行微调,主要是修正李登辉、陈水扁主政时期对高中语文与社会科课纲的“去中国化”和歌颂日本殖民统治的错误史观。2014年公布普通高级中学历史科课程纲要部分修正表,课纲微调中把“中国”改为“中国大陆”;把“日本统治”改为“日本殖民统治”;“接收台湾”改为“光复台湾”;把“日本帝国大东亚共荣圈的构想”改为“日本帝国大东亚共荣圈的侵略构想”;对慰安妇的描述增加“被迫”两字等17处重大争议。②这项在历史教育的拨乱反正工作遭到强烈攻击,2015年在野的民进党以“马英九政府未公布微调课纲会议的发言纪录及成员名单,进行黑箱作业”为名,反对拨乱反正的课纲微调,煽动学生聚集并冲击“教育部”,发起“反课纲运动”,马英九当局迫于压力,不得不宣布新旧课纲并行,由各县市自行选择。

  2016年民进党再次上台执政,蔡英文当局在5月21日,也就是上任的第二天,即以行政命令废止马英九时期的“微调课纲”,同时开始研拟“十二年国教社会领域课程纲要草案”。据台湾《自由时报》2017年6月19日报导,这一草案的内容指明将原本“以汉人为主轴的史观”改为“重点放在台湾最近五百年脉络”,把高中历史科目的中国史列入东亚史,要为下一代构建“以台湾为主体的新国族史观”。

  2018年民进党当局推出“十二年国教课纲”,其中历史课纲体现更为严重的“去中国化”和“日本皇民化思想”。在新版历史教科书中,篡改历史建构出来的“台湾新国族”史观清晰地呈现出来:以南岛语系取代中华民族,甚至以血源DNA否定台湾人与中国人的血缘关系;以海洋民族取代亚洲大陆的中华民族,完全切割两岸之间的民族关系。③以“多元文化”取代以中华文化为主流的历史事实,无视两岸的地缘与历史关系,把中华文化对台湾文化的绝对影响力,弱化到与欧美、日本及其他外来文化同等地位。

  “台独”的种子随着教改落地,植入台湾社会的土壤之中,现在处在开花结果之时,已经制造并且还在制造更多的“天然独”世代。当前台湾青壮年一代,在过去二三十年间,正处于学习受教育阶段,是人生观和身份认同的重要形成时期,但因受“台独”教材荼毒,他们对历史事实大多是非不分,同时也大幅降低了对中国的认同感。

  二、建构“去中国化”的社会生活与舆论环境

  2016年民进党再度执政之后,一是快速开展一系列“去中国化”、“去中华文化”、“去蒋化”等行动,如移除蒋介石铜像、停办抗战周年纪念展、台北故宫“本土化”、大幅删减语文教科书文言文比例、裁撤“蒙藏委员会”等。二是以“维护台湾安全”、“防止大陆渗透”为藉口,充分利用执政优势,特别是在立法机构中占多数的优势,通过“国安五法”和“反渗透法”等一系列修法、立法,建立限制和惩罚两岸交流的机制,确保民进党即使未来失去执政地位和立法机构多数地位,也能对两岸人员交流往来进行阻挠、限制甚至入罪。民进党的这些行为在台湾社会基本上都没有遇到真正的阻力。

  在这次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过程中,民进党当局的一系列防疫政策操作,也带有强烈的“去中国化”和“反中抗中”的特质。如宣称“防疫不容有破口”,实则只针对中国大陆不针对欧美,再三阻挠大陆后续加班机运送滞鄂台胞回乡,对滞留武汉台胞的证件进行特别标注,不顾人道而将台胞拒之门外;不让陆配无台籍子女入台,“抗疫英雄”陈时中一句“每个人都要为自己的‘国籍’选择做承担”赢得一片附和之声;民进党当局拒不遵守世卫组织对新冠肺炎的命名规则,跟随欧美反华势力使用“武汉肺炎”、“中国肺炎”,操纵“网军”散布“中国用病毒攻陷台湾”等极端言论。民进党“立委”提案修改“健保法”,修法针对的对象为对两岸交流有积极作用长期在大陆工作生活的台湾人以及台湾人与陆配的婚生子女,岛内的新闻媒体则大篇幅以“黄安与小明们”掏空台湾健保作标题,进行贴标签式的舆论引导。

  台湾社会对民进党当局推行的防疫政策的反应,显示出普通民众很容易被蔡英文当局“去中反中”言论所左右,认同新冠肺炎疫情爆发以来蔡当局一系列“以疫反中”、“以疫谋独”的表现。据《美丽岛电子报》2020年4月28日最新的民调显示,大部分的台湾民众满意蔡英文当局的表现,蔡英文的满意度创出新高,满意度为70.3%,比3月的69.4%再升高,为2016年上任以来的高点。④

  在社会政治、生活环境、网络媒体、舆论氛围等耳濡目染下,台湾民众在生活上、在言语使用与政治倾向上不知不觉被潜移默化,具有“台独”意识的“新国族”认同与社会价值观,已经深刻影响普通民众特别是青年群体。后天制造而成的“天然独”不是不瞭解中国,而是受其所处的社会环境和教育体系的影响,在国家民族认同上,认为“台湾是一个独立的主体”,在自我认知上,自认是“台湾人”不是“中国人”,自认为展现对“台独”的忠诚与对“中国”的仇恨才是真正的“爱台湾”。在民粹盛行和“绿色恐怖”的氛围下,很多理性的人不愿或不敢发声,只要政治或史观立场稍有不同,就会被攻击,舆论暴力铺天盖地,而“以台湾为主体”的“台独”理念,正在被普及成为意识形态上的“政治正确”。

 


【 第1页 第2页 】 


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网移动版 】 【打 印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社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