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评社记者:中日关系现在谈不上互信,在这种情况下还有什么方式或者是说渠道来重新搭建两个国家之间的信任吗?
胡继平:很难,只能逐步推进。达成政治互信本身就不容易做到,要靠点滴积累,目前中日关系“受伤”很重,恢复起来更加困难。首先,最有效的是通过政治对话构建战略互信。但在目前情况下,我认为必须在外交上积累一定程度的信任,创造一定的氛围,才可能启动对话。如果日本一味推行追随美国遏制中国的政策,启动对话就会比较困难。其次要重视媒体的作用。中日舆论调查结果显示,日本国民对中国持不好印象的比例长年居高不下,甚至超过90%,这跟敌国之间差不多,很不正常。应该深入分析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比如和媒体商业利益的关系、政府及政治团体的影响等,然后找到使媒体报导更加客观的办法。尤其是现在中日之间人与人的直接交流比过去更少,而日本人受媒体影响的程度很高,所以如果媒体对华报导现状不变,就很难改变日本民众的对华印象。为此应该加强与日本媒体的交流,不仅是媒体的驻华记者,还包括日本国内的媒体人。另外,民间交流也很重要。中日关系中“以民促官”是老传统,民间交流和友好声音曾经起了好的作用,现在仍然可能推动。
今年中国驻大阪总领事馆发起的“新疆是个好地方——疫情后赴中国新疆旅游招募”活动有一定的启示。这个活动只要是感兴趣的日本人都可以自费参加,并在访问新疆时通过自媒体进行网络直播。我觉得这种方式有可能摆脱传统媒体对日本人的影响模式,当然一次两次远远不够。
中评社记者:今年是《中日和平友好条约》签订45周年,回首过往,您认为中日应如何不忘初心,不忘原则地继续前行?
胡继平:一是加强政治引领。中日关系矛盾复杂,不进则退,政治引领就格外重要。事实上,当初两国实现关系正常化、签订《中日和平友好条约》的过程中,政治引领都发挥了关键作用。当前两国又处在关键时期,双方应该加强在各个层面的战略对话和交流,回顾双方发展关系的初心,思考什么样的双边关系才利于彼此的国民福祉、国家利益和地区和平稳定,避免战略误判导致悲剧。二是找到和扩大双方共同利益。这个共同利益既包括经济方面,也包括安全方面。因为中日作为亚洲最重要的两个大国,对共同维护地区和平稳定负有不可替代的责任。为此双方首先要做到曾经作出的承诺,“互为合作伙伴,互不构成威胁”。三是加强各个领域、各个层次的交流。其中包括媒体交流、人文交流,以加深相互理解和信任。在这个过程中,中国要让更多日本人瞭解中国的想法、瞭解真实的中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