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 
理性思辨两岸统一问题:对“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反思
http://www.CRNTT.com   2018-09-23 00:10:57


不管是经由哪种方式完成统一,都需要一个过渡制度用以有序地转换原有的秩序。
  中评社╱题:“理性思辨两岸统一问题:对‘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反思” 作者:张麟征(台湾),台湾大学政治学系名誉教授

  作者指出,不管是经由哪种方式完成统一,都需要一段过渡时间安定时局与人心,一个过渡制度用以有序的转换原有的秩序。这个过渡制度在和平统一时是“一国两制”、“台湾基本法”,在非和平方式统一时或许是“台湾自治法”。二者的内容都需要时间研议,求其周全。这些未雨绸缪的事即使现在还不宜于拿到台面上来谈,但至少应该在台面下着手讨论,以确保统一后台湾政局能有序有效地运转,台湾人民的生活不受骚扰。

  两岸隔海分治明年就满70年,这70年间两岸无时无刻不在谈论统一问题,统一政策的内涵也经过调整。国府退守台湾的头30年,内战氛围浓厚,台湾高喊“反攻大陆”,大陆则回以“解放台湾”,双方都主张武统。美国弃台就陆后,1981年,台湾不再提“反攻大陆”,代之以“三民主义统一中国”。大陆也不再喊“解放台湾”,推出了“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此时两岸都不约而同舍弃武统,选择用政治手段,推动国家和平统一。不过,双方虽都主张和统,各自所提前提不同。台湾主张要实质统一于三民主义的政经体制之下,大陆则主张暂时形式统一就好,各自可以在其统辖范围内实行自己喜欢的制度。

  一、两岸由武统转向和统的原因

  统一政策的选择,都是根据当下时局,双方实力,甚至外力的态度等因素所做成。“反攻大陆”对应“解放台湾”的当时,国共势不两立,都想快速一决胜负。本来可能很快结束的内战,却因韩战爆发改变美国东亚政策,派第七舰队到台湾海峡,并与国府缔结防卫协定,使后者得以扭转颓势,与共军隔海长期对峙。

  之后国府改弦易辙高举“三民主义统一中国”,乃因遭逢重大外交挫折:季辛吉秘访大陆导致国府退出联合国,美国与国府断交、废约、撤军,承认大陆,引起雪崩式断交潮。蒋经国当时只能舍外交与两岸,专心内政,推出十项建设,努力打造台湾经济。由于国际环境不佳,自身实力有限,军事上“反攻大陆”已不切实际,只能改推“三民主义统一中国”。

  而大陆推出“和平统一、一国两制”,应是考虑到:第一,和平统一代价最小。当时大陆文革结束不久,元气大伤,内外政策要能兼顾修复受损的经济。第二,国共意识形态之争根深蒂固,非一朝一夕可解,不如先形式统一,把台湾框住。让资本主义与共产主义两制并存,在两岸分别运作,由时间来解决问题,于是有了“一国两制”极富创意的想法。第三,国共两党虽有恩怨,意识形态也不同,但双方国家认同一致,都主张一个中国,追求统一。这个共同语言应认真把握,乃决心趁蒋家执政时期,推动国共第三次合作,解决台湾问题,以免夜长梦多。值得指出的是,这一次引发两岸调整统一政策的外力因素还是美国,没有美国的外交转向,两岸实力与思维难以转变。

  如今倏忽又已过了30余年。当前国际局势、大陆实力及台湾岛内情势都已大幅改变,台湾无论蓝绿都拒谈或避谈统一,只求“维持现状”。蔡英文上台后在岛内积极推动台独政策,斩断一切与中国的连接;拒绝接受一中原则,选择一面倒的倒向美日,对抗大陆。美国则大玩台湾牌,不断测试大陆一中红线,企图以此讹诈大陆,促成后者在贸易及发展政策上让步。在此情况下,大陆对台的统一政策会继续维持“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旋律不变吗?

  二、理性思考:和平统一还有机会吗

  早年由于国共在国家统一、民族复兴的立场上有共识,国际上贩售两个中国或一中一台者,当时在两岸都找不到市场,但是这个共识并不足以化解两岸在意识形态上的尖锐对立。经过理性思考的“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方案向台湾提出后,蒋经国并没有给予正面回应,反而以“不接触、不谈判、不妥协”的“三不”政策予以回绝。

  (一)外力与分离主义的互动

  两岸在一中与统一政策上的共同语言在李登辉上台后逐渐走味,终致完全消失。蔡英文师承李登辉,台独立场坚定,始终拒绝一中原则;国民党虽支持“九二共识”,但又补以“一中各表”,明显的是要用各表来稀释一中,现在更回避谈论统一或自称中国人。在蓝绿政党这样刻意的带领下,台湾人民支持统一的比例逐渐萎缩,支持独立的大幅升高。

  在台湾由统转独的政策转变过程中,外力也扮演了重要角色。台独的显性或隐性支持者受日本的殖民影响直入骨髓,民进党内的深绿及喜乐岛联盟者,对日本的认同远大于台湾,他们支持台湾独立的终极目的是回归日本。还有许多台独主张者受美国价值洗脑深刻,对美国价值的相信远超过对本身中国文化的认同。在这种情况下,他们自然被美日利用而不自觉。

  美国一直认为台湾是牵制大陆的一颗战略棋子,不乐见两岸统一。马英九的“不统不独不武”主张,其实就是美国对台海的一贯立场,而没有“九二共识”为基础的蔡英文的“维持现状”,更为美国所喜。不过,美国虽乐见台湾自外于中国,但为了避免卷入可能的台海军事冲突,通常对台独分子的支持有一定的限度,那就是以不把美国拖下水为原则。

  川普上台后的作为似乎脱离了美国台海政策的常轨,除了戏剧化的川蔡通话,装糊涂地问“为何我们要信守一中政策”之外,其对台军售、连续两年通过的《国防授权法》以及《台湾旅行法》等,其中涉台条文直触一中红线。川普以为台湾是与大陆进行贸易谈判、遏制大陆“2025中国制造”发展规划的重要筹码,但实际上打这张牌可能只会激起大陆更大的反弹与反击。所以,到底要不要打这张牌,如何打,在执行上川普也很谨慎。以AIT新馆落成衍生出的问题为例,海军陆战队应否进驻维安,应否派更有象征意义的美国官员出席落成典礼,到目前为止,美国都自我克制,处理得中规中矩。

  在中美关系上,台湾牌在大陆眼中不仅不是筹码,且是不容碰触的主权问题。如果打得不慎,美国会遭到大陆多大的报复有待观察,台湾则一定会被严厉制裁。美台暧昧升级后,大陆对台在外交与军事上的施压几乎让台湾难以喘息,蔡英文不断的逃生演练就是避免谣传的斩首行动。其实,台湾也要警惕,特别是在中美贸易战已经开打的当下,更要慎之又慎,以免乱了美国与大陆的牌局,擦枪走火,提前引爆以非和平手段解决台湾问题的可能。

  (二)和平统一难度增加,武统呼声升高

  在美日默许鼓励下,当前台湾分离主义意识高涨,大绿小绿政党,加上误以为台独是民意主流的国民党主流派、亲民党投机派,整个台湾政坛都趋向独立,统一没有市场。统派政党与政团发展的空间很小,民进党对彼等监控趋严,几个活动力稍强的统派年轻人已经被盯上并限制出境。台湾这些党派表面上虽都支持两岸关系和平发展,但目的各异,绿色政党追求的是和平独立,蓝橘政党则是希望维持现状,不愿接受“一国两制”。

  大陆想透过交流让利、国际围堵及军事威慑,压迫绿色政党改变态度、蓝色政党醒悟,看起来是一个艰巨的政治工程、很难奏效,因为台湾内部的压力更大,抵消了大陆正反两方面的施力。台湾不断的选举使政治人物没有时间去分析台独是否为主流趋势,是否会成功,只能信其是。不同颜色的政党都不敢轻易改变立场,以免失去选票、失去执政或取得政治资源的机会。习近平追求两岸心灵契合的和平统一,看起来是不可能的任务。

  越来越多的人都看得出来,和平统一的机会正在流失,非和平方式的统一则越来越可能成为选项。大陆公开的两岸政策虽然仍是追求“和平统一、一国两制”,但大陆网民主张武统的比率高达85%以上,台湾民意认为终将“被统”的也约近半数,国内外学界对武统的推测分析更多,都言之成理。由于时空环境与人心的改变,“和平统一”这个当年的务实选择可能已脱离了当下的现实,成为一个虚幻的选项,让统一的实现越来越远,台独苟延残喘的时间越来越长,两岸心灵融合越来越难,国际离间操作空间越来越大。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 


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网移动版 】 【打 印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社微信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