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中国评论通讯社
首页|头条|焦点|大陆|台湾|港澳|国际|美国|两岸|华人|经济|财经|军情|社会
人物|文萃|图片|文化|娱乐|评论|社评|快评|观察|专论|网评|外电|智库|智囊
专题|专访|专页|周边|诗词|出版|编译|网书|数据|动态|电讯|名家|记者|简介
   2025年1月27日 星期一
设为首页】【加入最爱】【中评邮箱
您的位置:首页 ->> 中评观察 ->> 中评社专论 】 【打 印】 
习近平反“台独”思想初探
http://www.CRNTT.com   2018-12-08 00:09:31


习近平提出的两岸经济社会融合发展理念,更体现出鲜明的以促统的手段化“独”反“独”的新思维。
  中评社╱题:习近平反“台独”思想初探 作者:郑剑(北京),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协同创新中心专家委员、海峡两岸关系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

  作者指出,习近平提出的“两岸一家亲”理念等一系列的论述,用两岸经济社会融合发展路线消化了历史和现实形成的横亘在海峡两岸的隔绝体系,培植了反“台独”的社会基础。同时,以更具实战色彩的军事手段实施强大震慑,让“台独”彻底绝望。而正确处理“反独”与促统的辩证关系,更注重通过促统的手段反“独”。

  党的十八大以来,正是岛内政局急剧变化的时期。国民党连续两届执政,民怨高企;民进党污蓝“倾中卖台”,声势高涨。2016年5月,随着主张“台独”的民进党再次执政,岛内分裂势力备受鼓舞,蠢蠢欲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大局面临重大挑战。但是,两年半下来,很多人所担心的陈水扁执政时代那种极度震荡的高危态势并没有出现,说明大陆反“台独”举措卓有成效。主要表现为:“急独”在岛内外彻底失去了市场,谁主张“急独”谁就上不了台、坐不稳位子;“缓独”正在流失民心,不认同蔡英文当局两岸政策的民意始终居高不下;促统逐步取得进展,两岸统一的经济社会结构悄然建筑、认为统一不可避免的岛内民意成为多数、支持终极统一的群体逐步扩大。特别是在中国大陆崛起的大背景下,促统的物质基础空前雄厚、国际社会对中国统一大势的认知渐成共识、两岸统一已经成为现在进行时。在这个伟大的历史过程中,认真学习并切实贯彻习近平反“台独”思想,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一、用共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主张占领道义制高点,“台独”是不义之举

  习近平总书记历来注重道义,他提出的一系列内政外交思想内涵都有对占领道义高点的强烈诉求。中国的古人做事讲究名正言顺,举什么样的道义旗帜对成就什么样的事业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可以说是其前提与基础。两岸共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是习近平对台工作重要思想的组成部分,是把两岸人民团结起来的道义旗帜。过去讲反“台独”、促统一,大陆方面往往讲民族大义多一些,新时代则更多时候具体化为两岸共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这样的主张。这样的主张更具表象性、更具感染力,也更与中华民族的现代化进程相贴合,更对岛内“去中国化”教科书教育出来的、有着“有图片才有真相”的认知习惯的新世代有着很大的吸引力、说服力,对“台独”也就更具杀伤力。因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是摆在眼前、实实在在、看得见摸得着的宏伟蓝图,用“共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这个提法更具时代意涵。当然,讲共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是不讲民族大义了,讲民族大义永远不会过时。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两岸共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就是当前及今后相当长一段历史时期整个中华民族、海峡两岸人民的民族大义。

  与分裂国家的“台独”主张相比,从中华民族文化传统上看,共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大义凛然,“台独”是不义之举。“我们始终从全民族发展的高度来把握两岸关系发展方向”(习近平语)。从中华民族整体利益上看,共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是两岸共赢之道,“台独”是民族的心腹大患,“‘台独’损害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煽动两岸同胞敌意和对立,是台海和平稳定的最大威胁,只会给台湾同胞带来深重祸害。”(习近平语)从台湾同胞切身福祉上看,共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是为两岸造福之路,“台独”是祸水一股,“维护好台湾同胞权益,发展好台湾同胞福祉,是大陆方面多次作出的公开宣示,也是我们这一届中央领导集体的郑重承诺。”“台湾的前途系于国家统一,台湾同胞的福祉离不开中华民族的强盛。”(习近平语)从历史发展的必然规律上看,共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是金光大道,“台独”是死路一条,“两岸同胞愿望不可违,民族复兴大势不可挡”,“历史已经并将继续证明,‘台独’之路走不通”(习近平语)。

  道义的力量是无穷的。随着中国梦的实现之日逐步逼近、大陆的各项建设快速进步、两岸发展的差距逐步拉开、国际社会对中国发展的认同不断增大,岛内被蒙蔽的民众总有一天会认清“台独”的真面目,进而团聚到共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这个旗帜之下共同奋斗,“兄弟齐心,其利断金”。事实上,这也是目前正在发生的历史过程。正如习近平所言,“中国梦是两岸同胞共同的梦,需要大家一起来圆梦”。

  二、用两岸一家亲理念对冲分裂主张,削弱被“台独”扭曲的“台湾主体意识”

  “台湾主体意识”本无可厚非,但在形形色色分裂理念误导之下,在相当部分岛内人士头脑之中,已经与“台独”意识难以分辨。披着“台湾主体意识”的外衣的“台独”主张往往有更大的欺骗性,如何破解这种欺骗宣传,导正被误导的岛内民意,需要理论和实践上的创新发展。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两岸一家亲”理念,指明两岸是血脉相连、命运与共的一家人,生动地表达了对台湾同胞的同胞之爱、手足之情,是对“台独”的有力破击。

  “台独”分裂势力竭力扭曲“台湾主体意识”、赤裸裸宣扬“台独”意识,用其炮制的荒唐的“台湾原住民是太平洋南岛民族源头”的所谓“台湾五千年海洋文化论”,割裂两岸同文同种的历史文化关系;用以台湾为中心的所谓“同心圆史观”,割裂两岸同属一个中国的传统历史文化观念;用凭空捏造的“四百年史观”,割裂两岸同属一国的漫长历史过程;用两岸短暂的隔绝对立历史插曲,割裂两岸命运与共的历史关系主流,还用意识形态对立、国际矛盾斗争,激发岛内民众对大陆政治体系的反感、挑拨两岸人民之间的情感、遮盖两岸“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利益一体关系。这样的谬论必须回击。而只有站在全民族的高度、大历史的深度,才能找到最有力的武器。

  习近平提出的“两岸一家亲”理念,就是最有力的武器。习近平指出,两岸同胞一家亲,根植于同胞共同的血脉和精神,扎根于我们共同的历史和文化;广大台湾同胞不论省籍、族群都是我们的骨肉乡亲;台湾同胞因自己的历史遭遇和社会环境,有着自己特定的心态,我们完全理解台湾同胞的心情;我们尊重台湾同胞自己选择的社会制度和生活方式;我们愿意用亲情化解历史留给台湾同胞的伤痛,也愿意与台湾同胞一道共创中华民族美好未来。习近平还特别表态,只要是有利于增进台湾同胞福祉的事,只要是有利于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事,只要是有利于维护中华民族整体利益的事,我们会尽最大努力办好,使广大台湾同胞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中更多受益。这一系列的论述,有着强烈的感染力和说服力。而大陆方面在“两岸一家亲”理念下推出的大量政策措施、实施的各种行动计画,则更具体地把这种理论上的理论感染力说服力变成现实中的实证力,有力地起到了破击“台独”、导正民意的作用。

  三、用两岸经济社会融合发展路线消化隔绝体系,培植反“台独”的社会基础

  “台独”之所以得以滋生蔓延,一个重要原因是历史和现实形成的横亘在海峡两岸的隔绝体系,这个体系包含了政治和意识形态上的对立、军事安全上的对峙、经济上的竞争、涉外上对抗、文化上角力、社会上分别以及埋藏在人们思想深处的历史恩怨情仇等等。如何解构这个藩篱和隔绝,重建两岸同属一国的整体体系,既是瓦解“台独”社会基础的根本需要,也是推进统一大业的必然之举。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一个重要原理就是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有着反作用。解构两岸隔绝体系,建构两岸统一体系,既可以自上而下,通过政治谈判先解决政治统一问题,再解决社会融合问题,这也是两岸当局以往的传统路径;也可以自下而上,先推进经济社会融合,实现两岸社会一体化,再推动政治谈判,最终解决政治统一问题。笔者理解,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两岸经济社会融合发展思想,就是后一种思维的产物。特别在目前岛内对统一的抵触依然很大、“台独”的影响尾大不掉、国际的干预冲击不断的大环境下,这样的路径更具现实性。

  随着两岸经济社会的不断融合,两岸人民之间的理解会更加深刻,工作、学习、生活的交流条件更加便利,经济合作的结构更加牢固,社会一体的关系更加紧密。如此一来,横亘在两岸之间的一系列政治、经济、社会、军事等等界限、区隔将逐步淡化、崩解,岛内分裂的社会基础将不断动摇、坍塌,这样,“台独”做文章的空间会不断被压缩,阻碍政治统一的藩篱会最终被拆除。所以,不管岛内风云如何变幻、两岸关系如何恶化,两岸经济社会交流合作不能中断,而且在一定程度上还要向前发展。

  众所周知,民进党再次上台执政后,两岸关系趋向恶化,但中共十九大报告依然要求扩大两岸经济文化交流。随之,大陆在“台独”逆流中推出了一系列旨在推进两岸经济社会文化交流的政策举措。尤其是2018年2月28日这个特殊的日子,大陆隆重推出《关于促进两岸经济文化交流合作的若干措施》,即31条措施,在岛内引起极大正面反响,对岛内民意产生了有力的正面引导作用。事实表明,假以时日,融合发展的思想之花,必然结出反“独”促统的成功之果。

  四、用更具实战色彩的军事手段实施强大震慑,让“台独”彻底绝望

  军事手段的运用思想,更多地体现在习近平总书记指挥相关行动的实践中。迄今为止,在大陆方面的各类反“台独”手段中,能让“台独”失望的有经济、外交等,能让“台独”绝望的唯有军事。这一点,今后一段时期不会有大的变化。但与以往相比,这些年来大陆方面在运用军事斗争手段方面,有了一系列新的特点,其中最为突出的是实战性强、威慑与实战界限模糊、威慑的可信度空前提高。这其中体现的是一种用兵思想的变化,“以武反独”策略的调整。从实践来看,大陆方面在台海方向专门设立主战的东部战区,加强了东南沿海方向军事力量部署,快速更新武器装备,密集进行有针对性的训练演习,有效提升现代化作战能力。台海方向实战实备色彩越来越浓厚,大陆对台军事绝对优势地位持续提升。对台军事威慑力度大幅升高,以军机、军舰“绕岛巡航”并军方发言人直接而非模糊地表明对台的指向为标志,各类威慑行动常态化;行动样式变化多端,军机军舰、舰机结合、不同规模、“绕”“环”并举、反复实施的巡航台岛,航母大编队过海峡,东南沿海一系列军事演习,不同军兵种、物理空间的实弹射击,虚拟空间、非可视战线的特种行动等等,层出不穷,其丰富性即便在李登辉搞分裂活动、陈水扁执政时代的高危期也罕见甚至未曾有过;实战色彩极为突出。解放军此间所有行动都有实战背景、行动组织都按照实战标准进行、行动实施都有随时转入实战的充分准备,实质是临战行动或准战争行动,突出了一个“战”字;逐步升级趋势明显,行动规模逐步扩大、部队编成逐步丰富、航行路线逐步贴近目标、包抄突击态势逐步明朗化;产生影响广而深远,以至2018年6月以来台湾军方不得不一改以往事前或事中宣布其所观测到的解放军行动以显示“尽在国军掌控之中”的自我壮胆做法,改为视情进行事后宣布甚至保持沉默,以安定岛内军心民心。

  特别值得指出的是,反“台独”军事斗争与其他方向军事斗争是相互配合、相互策应、整体威慑的,其他方向的军事斗争要策应台海方向,台海方向军事斗争也要影响其他方向。在这里面,习近平言必行、行必果的决策魄力和风格起到了极大的震慑作用,对手不可不三思而行。总之,现时的反“台独”军事斗争注重强威慑、准实战行动、威慑与实战相结合、随时可转入实战,而不是单纯的军事训练。战争是政治的继续。假如民进党在政治上、对外关系上继续拱进、冒险,形势还会进一步恶化,进而引发台海重大军事危机甚至战端。

  五、敌进我进,使搞“台独”、挟洋自重行径得不偿失

  2016年民进党蔡英文当选及就任以来,处心积虑推动“柔性台独”,千方百计融入美国的对华战略,挑战两岸关系和中华民族的整体利益。习近平总书记多次指出,两岸同胞要坚决反对和遏制“台独”分裂图谋和行径,以实际行动展现正义的力量和声音。大陆方面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对搞“台独”、傍洋人行径强力出手、打狠打痛,让其损失超出其“预算”!同时教育岛内民众,警示国际社会。换言之,大陆方面绝不以对“台独”的灵活解释展示宽容,不再线性地以空间换时间。

  这些年来,大陆方面在回击“台独”挑战、应对分裂势力进攻方面,态度旗帜鲜明、界限清晰明确、举措坚强有力,使得“台独”更加得不偿失。可以说,“台独”盲动一寸,反“独”促统便向前一尺。从台湾当局“邦交国”的快速萎缩、进行国际活动的频频“红灯”,到军事威慑压力的空前增大、直至国际企业涉台标注的强制标正等等,无不昭示着“台独”分裂是台湾之祸的道理。时下,岛内业已形成一种普遍认知,就是搞“台独”、傍外人必受其害,再挑战还要遭受更大损失。这样的斗争方略,鲜明地体现了习近平“中国人民有坚定的意志、充分的信心、足够的能力挫败一切分裂国家的活动”立场的严肃性和威慑力。

  六、正确处理“反独”与促统的辩证关系,更注重通过促统的手段反“独”

  这一思想多见诸习近平总书记对台斗争实践中,是对“台独”分裂逆流的治本之道。长期以来,如何处理反“独”与促统的关系,一直是对台工作的一大难题。单纯强调反“独”,可能导致促统力度不够,时常被批评为“不讲统一”;以过大力度促统,可能在一定条件下产生不少的反作用,所谓“得不偿失”、“欲速则不达”。“反独”与促统手段应该是有机结合、一体并举的,这一点毫无疑问,但问题的关键是在实践中如何把握两者的轻重缓急关系、形成相辅相成效应。

  习近平处理这个问题,始终既讲两点论,又讲重点论。从习近平公开讲话看,一是反“独”绝不含糊,二是促统绝不放松,三是两者有机结合。特别是习近平提出的两岸经济社会融合发展理念,更体现出鲜明的以促统的手段化“独”反“独”的新思维。现在大陆处理对台工作问题的一个重要特色就是始终保持两手并举,一手坚决地反“独”,一手大胆地促统。这些年的对台工作实践,充分证明了这一策略的前瞻性和有效性。当然,通过促统的手段反“独”,绝对不是急功近利,也不是急“统”。大陆方面既没有明确提出通常意义上的解决台湾问题的“时间表”,也没有在促统上用力过度,把对方逼得太紧。而是始终把统一的旗帜高高举起来,始终把统一的目标明确立在前面,始终把统一的举措扎实落在实践中,始终把统一节奏掌握得恰到好处,始终把统一的进程作为衡量对台工作成绩的根本尺度。这是一种历史性的变化。

  (全文刊载于《中国评论》月刊2018年11月号,总第251期)

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网移动版 】 【打 印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社微信  

 相关新闻:
首页 | 港澳新闻 | 国际时事 | 两岸专区 | 军事聚焦 | 评论世界 | 财经视角 | 文萃大观 | 中评电讯 | 时事专题
关于我们 | 中评动态 | 招聘人才 | 联系方式 | 链接方式 | 中评律师 | 验证记者证 | 免责条款
     最佳浏览模式:1024x768或800X600分辨率   © Copyright 中国评论通讯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