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第6页 】 
曾建丰:对“反服贸运动”的政治诊断
http://www.CRNTT.com   2014-04-21 00:51:45


 
  四、“守护台湾”只是标榜,实则是祸害台湾

  此次运动一开始便高举“捍卫民主”、“守护台湾”、“爱台湾”的大旗,其实这些口号不过是为“反服贸、反马当局、反大陆”、为打击对手、图谋“台独”而找来的一块庶羞布,其论述逻辑是“只要政治正确,就可以不择手段”,与当年陈水扁试图用“台独建国基金”为贪污洗钱脱罪的逻辑如出一辙。从后果与影响看,无论如何,此次运动已对台湾造成了重大的伤害,对未来台湾政治、经济、社会以及两岸关系发展的影响都是消极和负面的。

  其一,台湾公权力残遭践踏,民主法制遭受重创,此风不杀,台湾将永无宁日。台湾“立法院”被非法占领24天、“行政院”被暴力攻占9小时,政治立场与民粹主义完全凌驾于法律与公权力之上,创下了台湾民主法制史上前所未有的恶例,对台湾引以为傲的“民主法制”可谓是最无情的讽刺。4月10日,林飞帆、陈为庭等“学运领袖”以一副“胜利者”、“英雄”的姿态撤离“立法院”,林飞帆表示:这场运动,没有结束。“占领国会,只是我们这场行动的前言”,下一章,我们会在民间转守为攻。暴乱份子的气焰竟然如此嚣张,试问台湾社会难道就没有人质问是谁赋予他们如此特权?犯罪学上有所谓“破窗效应”,一旦良好的秩序或环境被打破,就会诱使他人仿效,甚至变本加厉。坦率地说,此次运动中的“违宪”、违法、政乱以及暴力、破坏等等罪责,若不依法追究,未来台湾将不得安宁。

  其二,“政党恶斗”进一步加剧,台湾社会裂痕进一步撕裂,各种矛盾也将日益突显。2008年马英九上台执政以来,一直试图以“和稀泥”的方式化解“统独”矛盾(从“终极统一论”蜕化为“不统、不独、不武”)、淡化“政党恶斗”(容忍“立法院”的“党团协商”制度不断恶化)、消弥“蓝绿”裂痕(重视反对者的声音而忽略支持者的主张),而此次“反服贸运动”演变为“反马当局”、“反大陆”、谋“台独”的事实证明,马英九的“和稀泥”策略并不能缓解和消除台湾社会的各种对立与裂痕;相反,民进党等“台独”势力视马英九的“和稀泥”策略为软弱可欺而步步进逼、越发猖獗。此次运动再一次加剧了国、民两党的政治恶斗,同时,台湾社会“统独”、“蓝绿”、“族群”、意识形态等各种矛盾与对立也将进一步激化,一批“反反服贸”团体随之兴起便是最好的证明。
  
  其三,“服贸协议”生效遥遥无期,台湾参与区域经济整合更加困难,台湾经济势必雪上加霜。台湾经济部门表示:两岸服务贸易协议生效后有以下五大效益:第一,协助企业开拓大陆市场;第二,吸引大陆企业赴台投资;第三,循序渐进,扩大协议成效;第四,加速完成ECFA后续协议;第五,奠定融入区域经济整合的基础。此次“反服贸运动”完全不顾台湾经济发展,而只有民粹主义的政治考量。最终为了让“占院学生”尽快离场,“立法院长”王金平承诺“先立法、后审议”,马当局也被迫吞下这枚苦果。也就是说,“审议”之前又横生枝节,“服贸协议”要在“立法院”通过势必阻力重重、遥遥无期。如果“服贸协议”迟迟不能通过,大陆对台投资势必窒碍难行,外海资本也将视台湾为畏途,短期看,在当前大环境景气不佳的情况下,台湾经济势必更加艰困;长远看,台湾将因此失去提升竞争力的大好机会。诚正如马英九所言:区域经济整合是全球势不可挡的浪潮,如果不面对它,加入它,就只能等着被淘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第6页 】 


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网移动版 】 【打 印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社微信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