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 
习近平“两岸一家亲”理念的内涵与践行路径
http://www.CRNTT.com   2018-04-01 00:19:02


秉持“两岸一家亲”理念,推动两岸同胞共同弘扬中华文化,促进心灵契合。
  中评社╱题:习近平“两岸一家亲”理念的内涵与践行路径 作者:陈丽丽(漳州),福建省闽南师范大学两岸一家亲研究院执行院长、首席专家、教授,闽南师范大学台商研究中心主任,两岸关系理论漳州研究基地专家、副主任,台商研究中心主任

  “两岸一家亲”是习近平总书记积极宣导的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新理念,这一新理念的内涵极为丰富。“两岸一家亲”的基础是两岸同属一个民族和国家。“两岸一家亲”的对台政策意涵是用“一家人”的思维和逻辑,“将心比心”更加弹性地处理台湾问题、两岸分歧和对台让利。“两岸一家亲”理念要求两岸同胞彼此信赖,彼此扶持,不断扩大和密切两岸交流交往,在融合发展中抚平历史的伤痕,共同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进程。

  引言

  2017年10月18日至10月24日, 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两岸一家亲”理念写进了党的十九大报告。“两岸一家亲”充满亲情、同胞情和民族情,为我们指明了新形势下发展两岸关系的方向,对推动两岸同胞携手同心、共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

  一、习近平“两岸一家亲”理念的丰富内涵

  (一)习近平“两岸一家亲”理念是对大陆几代领导集体对台政策思想的继承与发展

  在1979年全国人大常委会发布的《告台湾同胞书》中,就有“在这欢度新年的时刻,我们更加想念自己的亲骨肉——台湾的父老兄弟姐妹”的词句。1995年江泽民发表《为促进祖国统一大业的完成而继续奋斗》的讲话,指出“两千一百万台湾同胞,不论是台湾省籍还是其他省籍,都是中国人,都是骨肉同胞、手足兄弟”。在纪念《告台湾同胞书》发表30周年的讲话中,胡锦涛提出“两岸同胞是血脉相连的命运共同体”。几代领导人共同强调的就是两岸同胞的骨肉亲情和血脉联系。

  习近平总书记在此基础上,进行了深入思考、创新与发展。早在2010年4月10日,时任国家副主席的习近平在博鳌亚洲论坛2010年年会上,会见台湾两岸共同市场基金会最高顾问钱复时就明确指出:“两岸同胞是一家人”,“只要两岸双方都能从两岸同胞一家人的角度来考虑问题,什么事情都好商量,什么问题都能够解决。”此后,他在多次会见台湾来宾时提到“两岸一家人”这个理念。

   2013年10月6日习近平在印尼巴厘岛再次会见萧万长时,第一次正式提出了“两岸一家亲”的说法。习近平说:“两岸双方应该坚持走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正确道路,宣导‘两岸一家亲’的理念,加强交流合作,共同促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2014年2月18日,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在北京会见中国国民党荣誉主席连战一行时,发表了“共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重要讲话,习近平强调,“希望两岸双方秉持‘两岸一家亲’的理念,顺势而为,齐心协力,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取得更多成果,造福两岸民众,共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这是习总书记在新形势下对两岸关系发展所作的重要而全面的论述。

  2017年10月18日中共十九大在北京召开。习近平代表十八届中央委员会向大会作报告,“两岸一家亲”的理念写进了党的十九大报告。在十九大报告中,习近平说,“两岸同胞是命运与共的骨肉兄弟,是血浓于水的一家人。我们秉持‘两岸一家亲’理念,尊重台湾现有的社会制度和台湾同胞生活方式,愿意率先同台湾同胞分享大陆发展的机遇。将扩大两岸经济文化交流合作,实现互利互惠,逐步为台湾同胞在大陆学习、创业、就业、生活提供与大陆同胞同等的待遇,增进台湾同胞福祉。将推动两岸同胞共同弘扬中华文化,促进心灵契合。” “两岸一家亲”理念情深义重,蕴含重大使命与担当。

  (二)“两岸一家亲”是习总书记积极宣导的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新理念

  习总书记积极宣导的“两岸一家亲”新理念,“新”在如下五大方面:

  1.阐释了“两岸一家亲”的政治基础是两岸同属一个民族和国家

  “两岸一家亲”中的“家”,不是国际政治中的类似“邦联”、“国家联盟”、“共同体”、“联合体”的概念,而是一个融合了国家和民族的概念。2014年2月18日,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在北京钓鱼台国宾馆会见中国国民党荣誉主席连战及随访的台湾各界人士时发表《共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重要讲话,习近平指出,“近60多年来,两岸虽然尚未统一,但我们同属一个国家、同属一个民族从来没有改变,也不可能改变。”①中华五千年,薪火相传,生生不息。两岸同胞是同源同根同脉的文化血缘与历史传承关系。两岸同胞有着相同的血缘,身上流淌着相同的血液,同是炎黄子孙,同属中华民族。习近平指出:“广大台湾同胞都是我们的骨肉天亲。大家同根同源、同文同宗,心之相系、情之相融,本是血脉相连的一家人。”“有着共同的血脉、共同的文化、共同的连结、共同的愿景。”“它不仅根植于两岸同胞共同的血脉和精神,而且扎根于两岸同胞共同的历史和文化,这是与生俱来,不可磨灭的,也是任何人与任何力量都无法割断的。”②在十九大报告中,习近平说,“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全体中华儿女共同愿望,是中华民族根本利益所在。必须继续坚持‘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方针,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推进祖国和平统一进程。”

  2.指明了“两岸一家亲”对台政策导向是用“一家人”的思维和逻辑,“将心比心”地处理台湾问题、两岸分歧和对台让利

  “将心比心”用“一家人”的思维和逻辑,更加弹性地处理台湾问题、两岸分歧和对台让利。习近平强调,“两岸同胞虽然隔着一道海峡,但命运从来都是紧紧连在一起的。民族强盛,是同胞共同之福;民族弱乱,是同胞共同之祸。”“经历了近代以来的这么多风风雨雨,我们对此都有很深刻的体会。”“对历史留给台湾同胞的伤痛,我们感同身受,因为这是中华儿女心头共同的创伤。”③海峡两岸应在国家民族认同之下放下历史恩怨与政治偏见,以同胞之情,以“一家人”之思维,理解台湾同胞所经历的不幸历史与“悲情意识”,顾及台湾同胞的尊严和需求,同时妥善处理对台湾民众的让利和福祉问题;以更大的胸怀、更宽容的心态,以更高的视野处理两岸问题,解决台湾同胞关切之问题;在坚持“两岸同属一个中国”原则之下,合情合理合法处理台湾参与国际社会活动问题。

  回顾两岸经济交流合作,一路走来并非始终伴随鲜花、掌声和祝福,而是在冲破台湾当局重重阻碍下逐步发展起来的。1987年11月两岸隔绝状态被打破以来,经过30年的发展,两岸经济交流合作取得显着成就。

  前瞻十九大后两岸经济交流合作趋向,将以我为主,在大陆“一带一路”建设与大陆经济社会发展进程中,充分发挥台湾拥有的强大的民间企业及医疗、教育、技术创新、农业等软实力优势,积极引导其相关产业,融入“一带一路”建设大局中,“兄弟同心,其利断金。”携手发展中华民族经济,同心致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维护好、实现好中华民族整体利益,引导台湾同胞与时俱进,自觉参与到中华民族复兴的进程中来,早日共圆两岸同胞共同的中国梦。

  前瞻十九大后的两岸文化交流合作趋向,大陆将进一步强化意识形态文化和非意识形态文化等软实力建设与宣传。以中华传统文化为主线,在哲学、政治、艺术、宗教、道德、法律等层面建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文化,传播和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在自然科学和技术、语言、文字等层面建构具有浓郁中华传统文化色彩的社会观念。着力于引导、推动两岸文化交流、沟通与合作,探寻扩大两岸文化交流合作的契合点和发展方向,推动两岸同胞共同弘扬中华文化,促进心灵契合。

  3.点明了“两岸一家亲”的政策目的是感召两岸同胞认清两岸关系发展状况、根源与实质,着力于增强两岸同胞对两岸命运共同体与共同家园意识的认同

  从两岸关系发展历程看,两岸关系发展,经历了蒋介石时期的由于外部压力导致的台湾被迫与大陆暂时隔离,到逐步解冻、缓和、往来,到日趋热络的交流与合作,两岸经济关系日益紧密,人员往来日益频繁,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成为两岸同胞主流民意。与此同时,两岸政治关系更加对立,国家认同与政治发展目标出现巨大裂痕,岛内分离主义更加严重,并打出所谓“台独民意”幌子,国家统一面临的挑战更加艰巨。

  从两岸关系发展的状况看,从冲突到和解,再由和解到冲突,似乎已成为两岸不可逆转的发展状况和互动模式。2008年以来,原本借由和解,进步到对“两岸命运共同体”的期待,却因为台湾地区执政党的更迭,又回到“冷对抗”状态。建构“两岸命运共同体”的价值推手,似乎又难有进展。合作与对抗双重性格下的两岸关系,游离于“对抗”与“合作”之间,既无深度触及完全对抗底线,也无真正的合作盛世的出现。目前,两岸关系从2008年以来的“竞争性的合作”发展成为“竞争性的对抗”。

  从当前两岸关系变局的根源和实质看,台湾走到目前这一步,绝非所谓的“台湾民意”选择。纠其根源,正如马克思说的:“统治阶级的思想在每一时代都是占统治地位的思想。这就是说,一个阶级是社会上占统治地位的物质力量,同时也是社会上占统治地位的精神力量。”今天日益上升的所谓“台独民意”,正是其“统治阶级的思想”和“占统治地位的物质力量”在台湾推行“台独”政策的掩盖形式与结果。宛如日剧时期制造出的“亲日民意”,蒋介石统治下制造出的“反攻大陆民意”。如今,在“台独派”全面掌控台湾的局势下,出现所谓“台独民意”也就不足为奇了。从当前两岸关系变局的实质看,当前,盘踞、鼓噪并日益上升的所谓“台独民意”说,实质上是“统治阶级的思想”和“占统治地位的物质力量”在台湾推行“台独”政策的掩盖形式。

  毫无疑问,2016年台湾政党轮替,重返执政的民进党,拒绝承认坚持一个中国原则的“九二共识”,两岸陷入“冷对抗”。放任“冷对抗”的结果,是不断裂解“两岸命运共同体”的形塑。透过两岸相互依赖平台的建构、建构同元素并促其扩张,培育两岸同胞共同致力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使命感与担当感,使个人和集体认同能朝向“认知共同体”价值观的转变,并成为两岸社会间的行为所依据的共同价值观和价值推手,是当前应当高度重视的问题。

  中华文化的“和与合”思维与真谛,是“和”与“合”的互助文化,而非“利与力”的冲突。习近平一再重申的“两岸一家亲”和“两岸命运共同体”布满合作与互助的思维,并愿与台湾同胞一道,加强合作,扩大两岸经济文化交流与合作,继续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是“和合”观念的传递与作用,有益于“两岸一家亲”和“两岸命运共同体”等合作文化建构,是对诸如孔子的“泛爱众”思想、孟子的“仁民而爱物”、孟子曰:“以力假仁者霸,以德行仁者王”、“不忍人之心,才能有不忍人之政”等中华传统文化中富涵的“仁爱精神”的诠释、发展与创新。

   “两岸一家亲”理念深度透析了两岸关系发展的状况,看到从冲突到和解,再由和解到冲突,似乎已成为两岸不可逆转的发展状况和互动模式背后蕴含的一股不变的情感,即对“两岸一家亲” 和对建构“两岸命运共同体” 的共同向往与追求。诠释出了对“要和平、要生存、要幸福、要发展、要寻根”的台湾同胞的真民意的极大关注与投入导向。

  “两岸一家亲”是大陆针对两岸关系“冷对抗”下对“两岸命运共同体”不断裂解趋向的强有力干扰和阻断。前瞻两岸未来的合作发展方向,两岸同胞应携手共同形塑合作价值观,建构“两岸命运共同体”,共同培育践行“两岸一家亲”理念的价值推手,认知“两岸命运共同体”建构的重要性和滚滚红利,共享中华文明的果实,以崭新姿态重新找到台湾的战略立足点,与大陆携手走四方,在合作中分享中华文明的成果,这是两岸同胞的理性选择和共同的责任担当。

  前瞻十九大后大陆对台工作的主要任务:⑴应进一步扩大各种社会文化交流,借助传统媒体和新媒体强化对中华历史文化和新时代下大陆政治文化传播,增进同胞情、民族情,掀开“台独派”为掩盖其推行的“台独”政策而制造的所谓“台独民意”。⑵分析和协助台湾同胞认清“台独派”在台湾推行的分离意识和日趋严重的分离主义行为等“台独”政策实质与危害。⑶继续寄希望于台湾人民,争取民心,精细化践行“两岸一家亲”理念和红利,特别强调“尊重台湾同胞自己选择的社会制度和生活方式”,切实增强台湾民众的两岸共同认同感、获得感和荣誉感。⑷着力于中国大陆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的全媒体大众化入岛传播与解读,逐步消解台湾同胞对“两岸制度差异”的担忧,增进两岸同胞对民族、国家的共同认知意识与理性回归。

  4.阐明了“两岸一家亲”最终目标是两岸同胞共同努力,共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

  两岸同胞以整个中华民族利益与两岸共同利益的高度,务实面对与处理两岸面临的矛盾或分歧,共同解决问题,促进两岸和解,实现社会包容,实现心灵契合。两岸努力团结,一致对外,共同维护中华民族利益;扩大两岸合作,实现两岸经济社会融合发展,争取两岸社会经济更大进步。习近平指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需要两岸同胞共同努力。我们真诚希望台湾同大陆一道发展,两岸同胞共同来圆‘中国梦’。携手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同心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应该成为两岸关系的主旋律,成为两岸中华儿女的共同使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需要两岸同胞共同努力④。

 


【 第1页 第2页 】 


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网移动版 】 【打 印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社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