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刘传标 |
刘传标:保护涉台文化遗存意义重大
台湾2300多万人口中80%祖籍地是福建。福建与台湾同宗共祖,根脉相连。福建涉台历史文化遗存众多,无论文物、历史建筑,还是“非遗”项目都是闽台乡亲的共同记忆和身份标识,保护好历史文化遗存就是保护两岸融合的根脉。
第一,保护祖地历史文化遗存,增强“闽台根脉相连”的文化话语。两岸融合发展,首先闽台要先融合。八闽大地上所拥有的历史文化遗存都是回击“台独史观”最有力的武器,保护福建历史文化遗存,就是保护台湾同胞的根文化,就是保护闽台区域文化共同体意识。福建的文物古迹和“非遗”都是两岸一家亲的历史见证。如,福建歌仔戏、高甲戏、闽剧、打城戏、平讲戏、木偶戏、傀儡戏、竹马戏、铁枝戏等地方戏剧既是“非遗”,也是闽台乡亲喜闻乐见的,是共同文化遗存。我们要鼓励与支持各方言剧种及草根演艺团体到台湾乡村,参与“社戏”、“草台戏”表演。通过直接参与台湾乡村民俗活动,发挥祖籍地柔性文化作用,强化祖籍地文化在台湾乡村和基层的影响力。
闽台民间信俗,同根同源。目前台湾岛内众多的宫庙所祀的神多数源自福建,相伴其祖先渡海赴台,是其家(族)人或同乡的精神纽带和象征,也是福建对台交流合作乃至融合的重要介质。具有区域草根性和独特的信众。近三十年来,闽台民间信俗交流活跃。两岸融合发展要进一步将民间信俗文化交流推向基层,从简单的信俗交流推向深入,化“神缘”为“人缘”交流。在深化“妈祖”、“关帝”、“清水祖师”、“保生大帝”、“陈靖姑”、“广泽尊王”等信俗交流的同时,拓展更多草根性强、基层小众信俗交流,如“王爷”、“杨公八使”、“白马三郎”、“玄帝”、“齐天大圣”、“田公元帅”等信仰在台湾特定区域,有特定的信众。在抓大的同时,也要重视小众信俗文化交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