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评论文章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 
中评智库:两岸融合发展的经济维度

http://www.CRNTT.com   2021-09-26 00:02:37  


表1:2001-2020年台湾对大陆(含香港)贸易顺差增长对GDP增长的贡献率
 
  长期以来,有两个因素决定了两岸产业分工合作的特点,一是由于两岸经济空间和市场规模(包括要素资源市场)的极不对称,两岸产业层面的互动或互嵌主要是以台商在大陆的投资经营为载体;二是由于体制差异,即大陆台资企业被比照FDI管理,与大陆企业具有明显待遇和经营条件的不同,这一体制性差异促进或强化了大陆台资企业的相互间的“协力”合作,并保持着与台湾本岛的产业链或供应链密切关系。因此,所谓两岸产业分工与合作,在很大程度上是两岸台商企业的分工与合作,台湾对大陆出口货品的种类和特点足以佐证这种产业分工合作特点。当然,近几年来随着大陆经营环境的变化,以及大陆企业竞争力的迅速提升,这种两岸产业分工合作特点正在发生变化。需要指出的是,从经济融合的角度看,尽管台资产业与大陆产业的结合互嵌程度还有待提升,但台湾产业发展与大陆的要素资源结合程度已是非同一般。

  台湾在产业发展方面具有明显的后进追赶特征,主要通过代工成熟产品,卡入高科技产业生产链的制造位阶,找出利润空间后专注于累积计划执行、生产工程及细部设计技术,在结构限制与竞争环境下,台商在国际分工中的产业型态越发走向以OEM、ODM为主。随着生产全球化发展,赴大陆投资的台商与初期劳动力密集型台商有所差别,台湾的五大资讯电子主力企业相继将高技术含量的生产环节转移至大陆,这些主力产业的台商朝向高科技、大规模、全球经营模式迈进,赴大陆投资逐步以更多元化、全球化的型态进行,对国际跨国企业的订单依赖、关键设备和技术依赖也愈发深刻。另一方面,大陆也存在关键产业对国外关键设备和技术的依赖,亦即所谓“卡脖子”现象严重。

  与此同时,不可讳言的是随着大陆经济快速发展,资本积累与技术提升,大陆不断吸收全球生产要素,完善自身产业链的组合,台湾的优势产业与大陆同类产业之间的技术差距不断减少,两岸在部分产业领域已出现重复投资的同质竞争,特别是在新兴产业领域,两岸同步切入发展的产业领域增多,两岸原有的产业关系正变成“竞争替代合作”或“竞争大于合作”。

  目前令人关注的是,中美关系急剧恶化背景下,贸易战、科技战会持续性冲击两岸高科技产业供应链,华为等企业在岛内的供应链已受到牵连。同时,部分美商担心其产品在大陆代工受美方限制,或担心大陆供应链因中美贸易摩擦而增加不确定性,也要求台商将部分产品如服务器、通信零组件等转移第三地或返台生产。中美贸易摩擦未来走向的不确定性,以及中美经济可能存在的局部脱钩风险,将影响台商在大陆的中长期投资布局。如台商在大陆的主要电子代工企业中,除了纬创布局印度与菲律宾外,仁宝布局越南与台湾、英业达布局台湾,马来西亚及墨西哥,广达返台生产高阶产品等。未来美国可能会联合日欧对台提供市场,台当局驱使台资、台企转移部分制造业,进而延缓和破坏两岸经济互动或互嵌,从而达到其政治目的。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