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 
三百亿投入文化城 重大决策何以不顾民意
http://www.CRNTT.com   2008-03-19 09:26:33


 
一、三百亿打造文化城 山东济宁大手笔

1、花费披露两会哗然 文化标志城造价三百亿
  在人造景观层出不穷、各地抢做“全球华人文化精神家园”、“祭祖基地”的当下,又一件“盛举”横空出世。媒体报道,在山东济宁将在曲阜向南8公里的九龙山,打造一座拟建面积达300平方公里、造价超过300亿元人民币的中华文化标志城。复旦大学该课题组首席专家葛剑雄教授称,要把标志城建成中国的“文化副都”。(山东新闻网)

  济宁兴建“中华文化标志城”一事,也在两会成为热点。3月9日,全国政协委员、山东省政协主席孙淑义在政协大会做了一个名为《加快推进中华文化标志城建设 打造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发言,将“中华文化标志城”的建设提升到了“中华文化复兴的经始创举”和“传承中华文明的千秋伟业”的高度,而且建议以国家名义设立“中华文化标志城建设基金”,幷纳入国家预算。此言引起两会内外一片哗然。(广东《南方都市报》)

2、文化标志城吹牛皮 百余政协委员联名反对
  从山东曲阜向南约10公里的九龙山,过去几乎不为人知,然而这几天,随着一个横空出世的巨大工程——投资300亿元建设的“中华文化标志城”,这个小小的地方也成为文化界的瞩目之处。(上海《东方早报》)

  关于“中华文化标志城”,山东方面说得很清楚,也很宏远,“目标是规划建设体现中华民族核心价值观、核心精神理念、核心道德信仰的东方文化圣城和共有精神家园”(省长姜大明语),但究其实质,所谓的“文化标志城”,只不过就是在山东济宁九龙山区一座海拔高度约200米的小山周围,建设一个面积达到300平方公里的城池,就被赋予了“承担部分中华文化家园”的功能,还有人名之为“文化副都”。一座城池就能代表中华文化吗?中华民族的精神家园,仅靠一座城就完成了吗?最令人吃惊的是,济宁“东方圣城网”有这样一句“狂妄”的宣传语——“中华文化标志城”要“引领政治经济文化走向”。“中华文化标志城”何德何能,怎样引领整个中华民族的走向?(湖北《长江日报》)

  3月9日当天,两会上炮轰“中国文化标志城”第一人、全国政协委员侯露立场鲜明地指出:“关于财政的两个报告,给我们文化100多个亿,一座(文化)城就要300个亿。你看奥运会的投入也是三四百个亿……这座城盖好了以后,咱们中华民族的文化软实力就上去了吗?”次日,108名政协委员联名提案,要求“中华文化标志城项目必须再搞科学论证”。“文化标志城”成为各大媒体的焦点,甚至有媒体评论指出对中华文化标志城的提案的否决将是此次两会成功的一大标志。(广东《新快报》)

3、标志城恐成无底洞 建立“文化副都”太不现实
  两年前,复旦大学接受了济宁市政府的委托,为其规划“中华文化标志城”的建设,葛剑雄教授成了项目组首席设计专家。在许多网民眼里,葛剑雄被认为是“中华文化标志城”的支持方。面对媒体如潮的质疑,他为自己澄清:“我是支持我自己的方案,而不是说支持济宁市现在公布的方案。”(湖北《武汉晨报》)

  葛剑雄称,“文化副都的概念是想了好久我才想出来的。中国不存在这样的东西,只能造一个出来,所以这样的东西要么靠宗教信仰形成,要么靠行政命令推动。” 葛剑雄表示,除非得到国家的授权,只有授权才可以成为“国级”,可以避免其他地方跟风,“如果说它不是政府指定的,肯定你建一个我也建一个,你建100个,我建200个。”“如果没有钱就不要做,中央不批准就不要做,否则是一个无底洞。”(上海文新传媒网)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社科院学部委员、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所长郝时远质疑,(建一个文化副都),把能在北京解决的问题,都搬到济宁去,到底是浪费还是节约?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研究员赵园谈到“文化副都”这个概念时说,“山东方面非常强调‘中华文化标志城’规模之大,在预算的时候,也特别强调了资金的投入”,他们竟是以巨大投入来证明这个东西的价值,“我觉得这恐怕是最令民众感到震惊的地方”。(北京《经济参考报》)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 


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网移动版 】 【打 印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社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