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 
三百亿投入文化城 重大决策何以不顾民意
http://www.CRNTT.com   2008-03-19 09:26:33


 
二、“文化圣城”引争议 标志城还是旅游城?

1、创建文化城有猫腻 院士签名可能涉嫌造假
  山东方面在提及中华文化标志城这一项目时,多次强调“有69个院士的签名支持”,3月14日,全国政协委员、学者赵园透露,院士签名可能涉嫌造假,因为有列在名单上的院士声称与他们无关,“如果这属实,那么是一种造假行为,为了争取这样的一个工程上马,这样不择手段确实会影响到政府公信力。(上海《东方早报》)

  被指为中华文化标志城专家、顾问的北京大学景观设计学研究院俞孔坚教授日前在媒体上发表严正声明:本人从来没有,也绝不会接受任何人、任何形式的聘请;本人从来没有,也绝不会担任这种劳民伤财工程的“顾问”或“咨询委员”;对“中华文化标志城”操办者的这种拙劣的欺骗行径表示愤慨。强烈要求有关人士和操办单位,为对本人可能造成的名誉损害负责。

  俞孔坚在声明中指出,作为专业人员,他坚决反对“中华文化标志城”这样的荒唐工程。他认为,这是一项打着“奥运”、“弘扬中华文化”的旗帜,实则有损中华文化,有损民族形象,更是劳民伤财的工程。(广东金羊网)

  对于山东有关方面是否是在打着文化的幌子要钱?赵园直言:“现在工程背后的利益关系,包括竞标过程中的所谓违标,事实上是串通了以后来抢占资源,然后是回扣,这些我觉得早已经是公开的秘密,已经做得是相当公开了,所以这样的一组建筑群它背后会有怎么样的利益关系,这个其实是不需要太丰富的想像力的。”(北京中新网)

2、“文化圣城”劳民伤财 全国掏钱为山东搞旅游?
  而当媒体公开中华文化标志城的消息之后,人们争论的焦点聚集在了300亿元的巨额成本。记者从标志城官方网站上发现,300亿元是基于2004年的物价水平作出的预算。在最近2008年2月CPI已经创下8.9%的历史新高之时,整个标志城的建设必将超出300亿元很多。在过去的几年里,山东的经济虽然获得了长足的发展,但是在几百亿元的巨额投资面前,还是会面露怯色。这几百亿元资金到底将从何处来?(四川新闻网)

  几经周折,记者终于找到了中华文化标志城规划建设办公室的电话,“几百亿元的资金不可能一下子就能筹集到。中华文化标志城是个百年工程,需要一步一步来。”对于修建标志城的巨额资金投入,接受采访的办公室相关人员表示,文化标志城是一个经济性项目,但又不是一个完全经济性项目,所以标志城的建设像所有的大型过程一样,将由政府启动,省、市、地区各级地方政府财政将成为所有资金的启动来源。

  为什么山东省政府如此大力的支持“标志城”的建设呢?接受采访者告诉记者,近几年山东经济获得了巨大的发展,但是文化旅游产业却一直没什么起色。在已经举办两届山东(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会良好的收益的刺激下,山东省政府相关官员作出要大力发展文化产业,旅游产业的决定。(北京《理财周刊》)

3、三百亿投入太惊人 不能滥用纳税人血汗钱
  第一个站出来反对“中华文化标志城”的政协委员侯露说:“我是纳税人,我反对用我的钱去盖这样的东西,借文化名义大兴土木!”据悉,在资金筹措方面,大政方针将是“政府引导、社会参与、市场运作”。如果涉及到花纳税人的钱,涉及到公共财政,则其建造与否,成了一个公共问题,百姓就有权责问这笔钱到底花得合算不合算。(陕西《西安晚报》)

  去年中央转移支付也就7092.9亿元,而这个“中华文化标志城”,据说投资少说也要300亿元。如果把这300亿元作为“贫困大学生助学基金”,仅以其平均每年10%的资本收益,作为资助贫困大学生的经费,平均每人每年1万元,就可以解决30万人的就学乃至衣食无忧问题。毕业后这些人前4年平均每人年收入2万元计,4年后更高,这些人将为社会创造多大的价值?(湖北《长江日报》)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 


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网移动版 】 【打 印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社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