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 
三百亿投入文化城 重大决策何以不顾民意
http://www.CRNTT.com   2008-03-19 09:26:33


 
三、政绩工程劳民伤财 载不动中华文化

1、兴建假古董伪文物 能否承担“文化副都”重任?
  山东规划中的这个项目,也许是国内目前最大的假文物人造景点了。它的惊人之处,不只是花钱无数,还在于它被戴上了一顶既高又大的政治色彩浓厚的“帽子”:不但“文化”,而且“标志”,更冠以“中华”名号,大有压倒“北京天安门”之势。有人将其称作“文化副都”,看样子,在大兴土木方面,是决心要在短时间内追赶甚至超越历经千百年兴建起来的“北京正都”的繁盛与辉煌了。

  一堆假古董、伪文物能否承担起“文化副都”的重任?我们必须承认孔子在中国政治、思想、文化上至高的地位,但是,除了曲阜是孔子的出生地这个地缘因素之外,他还有什么东西存之于曲阜?用300亿建一堆假古董、伪文物,就能让曲阜成为北京之外的“文化副都”?成为“东方文化圣城”?如果没有千年的文化积淀,只有故宫等这些文化空巢,北京还能成为文化首都吗?中国人往往热衷于从典籍、庙堂和各种建筑物中去寻找所谓文化,而往往对市井百姓的现实生活中真正的文化视而不见。后者才是活生生的文化的灵魂与源泉,而前者哪怕耗资无数,仍然是死的文化。(北京光明网)

  如果坚称自己建的是“中华文化标志城”,就自己去叫叫罢了,不要牵扯上国人的民族认同感,说它是“文化的副都”。而且,此工程要花300亿,这是需要向人交代的。舆论争议,两会中的质疑,怎能就说“允许争论”轻松了事?(湖北《长江商报》)

2、文化标志城太狭隘 孔孟代表不了中华文明
  著名历史地理学家谭其骧对于“中国文化”这一流行概念的质疑是最有启发的:他认为必须正视民族差异、时代差异和地域差异,任何时代都不存在一种共同的文化。在日常语言中泛用“中国文化”、“中华文化”概念可以接受,进到学术语言中则应尽量避免泛泛而论“中华文化”,而在大规模的工程规划中则更不可以随意拉扯“中华文化标志”这样的旗号作虎皮,否则将是极不严肃、极为荒唐的。(上海解放网)

  而所谓的把这一“标志城”建设成为中华“文化名城”、成为全世界华人的“精神圣地”则更是荒唐之至——试问世界上有哪一个民族、哪种宗教的文化名城、圣地是靠在今天立项目、招商引资而建造起来的?

  必须警惕借复兴传统文化之名而推行政绩工程,导致劳民伤财、弄虚作假、生态破坏、腐败丛生——这样的政绩工程难道我们还少见吗?(广东大洋网)

3、文化城实乃旅游城 恐将破坏世界遗产原貌
  尽管有诸多学者名人建议叫停“中华文化标志城”,但这些建议是否被采纳都还是未知数。向国际招标、建造一个以文化为题的大乐园、为当地的旅游经济下一帖猛药,或许才是策划者的根本需求。(北京中国网)

  但是,根据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社科院研究员安家瑶的分析,中华文化标志城如果建在九龙山,就会人为地全面地改变了“三孔”(孔府、孔庙、孔林)的环境。这样做不仅是对中华文化遗产造成破坏,也违背了中国申报世界遗产时的承诺、伤害了中国的国际形象——这如何算得上是着眼长远、统筹规划、精心实施?(广东《南方都市报》)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 


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网移动版 】 【打 印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社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