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 
建构两岸共同体的不同路径
--兼评谢明辉《“一中三宪”与“国家球体理论”的接轨战略》
http://www.CRNTT.com   2010-05-28 00:45:22


“国家球体理论”认为,两岸人民是一个命运共同体,中华文化是两岸认同的共同家园。
  中评社╱题:建构两岸共同体的不同路径--兼评谢明辉《“一中三宪”与“国家球体理论”的接轨战略》,作者:古小明(厦门),厦门大学台湾研究院研究助理、博士生

  谢明辉先生在《“一中三宪”与“国家球体理论”的接轨战略》一文中尽管用心用力,但是对两个理论异同点的分析仍然存在可被质疑的地方。笔者认为,“一中三宪”理论与“国家球体理论”都在着力于建构两岸共同体,而它们的差别在于建构共同体的不同路径。“一中三宪”理论在建构共同体路径上倾向于一种建构理性主义基础上的“外生”秩序;“国家球体理论”在建构共同体路径上则倾向于进化理性主义基础上的“内生”秩序。虽然两种理论在建构两岸共同体路径上截然不同、内容也存在差异,但是,两位理论创作者的努力却依然值得我们敬佩。

  两岸学者的理论对话

  近期以来,两岸关系研究领域出现一个崭新的图像。2009年11月,在台北举行的两岸一甲子学术研讨会上,厦门大学台湾研究院院长刘国深教授发表了《试论和平发展背景下的两岸共同治理》一文,在此文中,刘国深教授提出“国家球体理论”。这一理论试图为解决当前两岸政治关系定位难题提供一个既合乎学理、法理和情理又具有充足实践操作性空间的理论基架。这一理论一经提出,在海内外产生重要影响。许多关心两岸问题的专家、学者乃至普通感兴趣的各路人马纷纷发表意见。笔者注意到,在同期,台湾岛内也掀起一股讨论两岸政治关系定位难题的热潮。台湾两岸统合学会理事长、台湾大学张亚中教授以自己提出的“一中三宪”理论为基础,阐发政治认同、共同体与第三宪等问题。“一中三宪”理论在岛内,也持续发酵,甚至引发了各种不同理论和主张的大辩论。非常可贵的是,台湾竞争力论坛执行长、两岸统合学会执行长谢明辉先生出于对中华民族未来命运的执着关注,热心为两岸关系研究领域的知识学术精英进行学术对话提供平台,精心写作了《“一中三宪”与“国家球体理论”的接轨战略》一文,并发表于香港《中国评论》2010年第二期,试图让张亚中教授的“一中三宪”理论和刘国深教授的“国家球体理论”进行理性对话,进而促使两个理论进行战略接轨,为和平化解两岸巨大的政治歧见提供强大的理论资源支持。

  笔者注意到,谢明辉先生在其《“一中三宪”与“国家球体理论”的接轨战略》一文中,具体分析了“一中三宪”理论和“国家球体理论”的异同。(注1)谢明辉先生认为,两个理论的共同点在于:(a)两个均承认用中国代表对外对内的治理权。(b)两个均承认两岸主权、共享共有。(c)两个均承认两岸有共同使用中国的话语权;两个理论的不同点在于:(a)张亚中教授提出建构各种协议共同体来连结巩固整个中国有整套论述,而刘国深教授的国家球体理论尚缺完整论述,有待完整补充。(b)张亚中教授提出的建构整个中国,含有欧盟经验,而刘国深的“国家球体理论”,却含有一国两制的架构。(c)张亚中教授的“一中三宪”,以在整个中国内部进行两岸统合为路径,“一中三宪”既适用于统一前也适用于统一后的政治定位安排,刘国深教授“国家球体理论”为过渡性质,最终为终极统一。

  笔者认为,谢明辉先生在《“一中三宪”与“国家球体理论”的接轨战略》一文中尽管用心用力,但是对两个理论异同点的分析仍然存在可被质疑的地方:

  其一,关于共同点的分析。谢明辉先生认为两个理论均认可两岸主权共享共有。这似乎没有什么问题。但是,回溯人类政治社会的历史,主权共享这一理念迄今为止尚未被人实践过。不管是格老秀斯、布丹还是霍布斯、洛克、卢梭、黑格尔等,在他们政治学说中都未认定主权可以共享。今后这一理念能否被两岸成功实践有待检验。实际上,“一中三宪”理论与“国家球体理论”在主权共享主张上是存在差别的。“一中三宪”理论的确主张两岸主权共享共有,这一点是没有疑问的。但是,“国家球体理论”并没有简单的赞同这一主张。两岸主权共享主张的确吸引人心,但是在具体操作层面上却存在难以克服的障碍,与国际政治现实很难契合,稍微不慎,就容易在国际社会造成两岸两国的观感。“国家球体理论”提出“领土主权一体,政权差序并存,存量保持不变,增量拓展共商”主张。这个主张与“一中三宪”理论的两岸主权共享是存在明显差别的。

  其二,关于相异点的分析。谢明辉先生认为“一中三宪”既适用于统一前也适用于统一后的两岸政治定位安排,刘国深教授“国家球体理论”则为过渡性质。不错,从理论文本上看,“一中三宪”理论确实适用于统一前也适用于统一后的两岸政治定位安排,但是“国家球体理论”实际上也为未来两岸政治定位预设了伏笔。黑格尔有一句名句:“密纳发的猫头鹰要等黄昏到来,才会起飞”。(注2)这一名句在这里可以解释为:一种政治理论不管其理论形式如何完备无瑕,倘若支持理论实践的社会土壤发育不成熟,这种理论难免被冠以理论早产的标签。邓小平力推的改革开放之所以取得巨大成就,不在于邓小平理论的博大精深和形式精致,按照西方学者的观点,在于邓小平理论的方向性正确。在形势纷繁复杂的前提下,邓小平“摸着石头过河”始终是一种可取的理论姿态。“国家球体理论”认为国家领土意义上的一个中国不需要去追求,现在两岸的政治现实就是一个中国,只不过尚不完美。两岸问题的解决不是领土和主权再造,而是两岸双方化解歧见并在此基础上共同悉心维护和经营两岸共同家园。

  此外,谢明辉先生认为张亚中教授提出建构各种协议共同体来连结巩固整个中国有一个完整论述,而刘国深教授的“国家球体理论”尚缺完整论述。这一观点有失公允。据笔者所知,刘国深教授在1999年公开发表的《两岸政治僵局的概念性解析》一文中就提出了“国家球体理论”,(注3)十年以来,刘国深教授一直坚持自己的创新理论并不断丰富和完善,并在两岸一甲子研讨会上获得与会人员的共鸣。这十年来,刘国深教授在著书立说的过程中,不断地细化“国家球体理论”,例如关于两岸政治互信的问题,关于和平发展背景下的两岸共同治理问题,关于科学发展观视野下的台湾问题等等。这些理论努力,支撑起了“国家球体理论”的理论支架。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 


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网移动版 】 【打 印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社微信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