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双方相互尊重,平等相待,才能相向而行,愈走愈近。 |
中评社╱题:探索两岸共同参与国际组织 作者是:戴瑞明(台湾),前驻教廷大使、两岸统合学会顾问
自从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在北京成立,中华民国政府于同年12月7日自南京辗转播迁台北之后,中国就陷入分裂分治状态。台海两岸政府为了争夺正统,在国际社会展开了一场“你死我活”、“有我无你”的零和斗争。1971年联合国内“中国代表权”的决战,北京获胜,使得台湾自此成为国际社会的“孤儿”。台湾人民受此重大挫折,内心愤懑不平,兴起“台湾独立”的分裂思想,形成两岸更为严重的敌对状态。
要解开这个难解的结,最好的办法就是考虑让两岸人民能在国际社会和平共存。北京对台北要多点同理心“以大事小”;台北要认清国际现实,拿出智慧“以小事大”。双方相互尊重,平等相待,才能相向而行,愈走愈近。
台湾需正视国际现实,寻求活路
众所周知,国际关系十分现实,“大国制订规则,小国适应规则”是一条铁律。
目前北京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其人口、土地、军事实力远较台北为大。单就两岸的邦交国而论,承认北京的有一百七十二国,而承认台北的仅二十二个中小型国家,国际影响力有限。台北若要参与多边的政府间国际组织活动,必须获得北京的善意支持。诚如前外交部长钱复在1990年代所说“两岸关系的位阶较外交关系为高”,这是国际现实。
2008年马英九总统终结伤害两岸关系的“烽火外交”,改采“和中”的“活路外交”,始与大陆所采“和平发展,和平统一”的和解政策有了交集。美国也因其本身采取“一个中国”政策,“不支持台湾独立”,自然乐见两岸对话和解、合作,以和平方式解决双方争端。
马英九的“和平外交”虽暂时稳住了台北的双边外交关系,但西非的甘比亚仍基于其本身国家战略利益考量,于上年11月主动宣布与台北断交,事后亦未与北京建交。
在有意义参与政府间多边国际组织活动方面,在过去六年,台北略有进展,除了“亚太经济合作论坛”(APEC)非正式领袖会议,北京方面破例同意连战、萧万长两位前任副总统先后代表马总统以领袖代表身份与会外,也同意台北以“中华台北”为名,每年一邀我卫生署长(现为卫生福利部长)为“观察员”率团与会;上年在美国会通过支持台北成为“国际民航组织”(ICAO)“观察员”后,北京也同意该组织理事会主席邀请我民航局长为大会“贵宾”率团与会。
马政府公开提出希望“有意义参与‘联合国气候变化纲要公约’(UNFCCC)活动”的诉求,北京方面迄未表态,一直盼望两岸官方协商,而马英九总统则因在野的民进党根本否定两岸交往的政治基础“一中各表”的“九二共识”,且自我设限在“先经后政”的小框框内,致踟蹰不前,迟迟未透过“海基会”、“陆委会”或其他适当管道向陆方表达我方愿望,与陆方协商解决方式。WHA与ICAO都是透过美国国会管道向美政府及大陆当局施压,而勉强达到部分目的,却因而引起大陆方面的反感与不信任,从而对我方期望扩大“有意义参与国际组织活动”范围的诉求,其反应更为谨慎,深恐民进党执政后得寸进尺,导致两岸的冲突。大陆在上(2013)年初,透过其由退休大使所组成的“方夏文化交流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朱祖寿大使向我方“两岸统合学会”所组成退休使节与学者团,说明大陆处理两岸“涉外事务四大原则”,即“尊重现状、个别处理、先易后难、循序渐进”。可见大陆方面对我朝野在国家认同与大陆政策上缺乏共识之时,采取步步为营,可放可收的策略。
大陆方面所提四大原则中所谓“尊重现状”,显系指目前承认北京政府的一百七十二个国家均直接或间接尊重“一个中国”及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代表“中国”之现状,而承认台北政府的二十二个国家则无此类认知,且在国际社会亦非有影响力的“大国”。
台北如能认清此一国际现实,朝野政党才会推心置腹,凝聚共识,将二千三百万人民的福祉置于政党及个人利益之上,共同维护当前中华民国的宪政秩序,提出务实可行的国家目标,为台湾人民找出一条光明的出路。无他,此即全民觉醒,“团结、奋斗、才能救台湾”。
追求“台湾独立”,与大陆一刀两断,固是“台湾长老教会”一些长老及有志之士的愿望与主张,但不切实际,连我们长期的盟友、世界的超强美国都采取“一个中国”政策,“不支持台湾独立”。日本有能力帮我们吗?欧盟愿意吗?经过李登辉、陈水扁两位总统将近二十年的努力、奋斗,最后证明是一条走不通的“绝路”,徒然浪费宝贵的时间与国家有限的资源。
追求两岸“和平统一”这条路,台湾虽有不少人不愿意,但有更多人反对必须面对“武力统一”的后果,尽管这是中国历史的规律。我们必须两害相权取其轻。两岸“和平统一”虽是一条漫长、崎岖而难走的道路,但却是较符合台湾极大多数人民福祉的“活路”。
这条拒绝战争、选择和平的道路一方面可避免中国历代“武力统一”、生民涂炭的老路。论者认为美国主张“台湾问题应由台海两岸中国人自行和平解决”,不会允许中共以武力解决台湾问题,改变现状,但重点是美国会为了台湾与大陆开战吗?即使美国人民愿意,最近,一位美国的著名学者在新保守派的“国家利益”双月刊上已坦白承认美国在未来十年内也许还有“能力”,但十年后就不保险了!十年是一段不长的时间,难道朝野的政治人物不应冷静的思考,预为筹谋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