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中国评论通讯社
首页|头条|焦点|大陆|台湾|港澳|国际|美国|两岸|华人|经济|财经|军情|社会
人物|文萃|图片|文化|娱乐|评论|社评|快评|观察|专论|网评|外电|智库|智囊
专题|专访|专页|周边|诗词|出版|编译|网书|数据|动态|电讯|名家|记者|简介
   2025年2月19日 星期三
设为首页】【加入最爱】【中评邮箱
您的位置:首页 ->> 舆论参考(专题) ->> 新专题-文章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 
颜宁归来:适逢其时的双向奔赴
http://www.CRNTT.com   2022-11-04 20:29:01


  11月1日上午,在“2022深圳全球创新人才论坛”上,著名结构生物学家、美国国家科学院外籍院士颜宁发表题为《归去来兮》的演讲,宣布将从普林斯顿大学辞职,参与创建深圳医学科学院。作为中青年科学家中的佼佼者,颜宁的影响力不只局限于学术圈,在普通公众中的知名度也颇高。所以,消息一出来,很快就上了热搜榜第一。

  颜宁归来,是一场适逢其时的双向奔赴。中国高质量发展越来越离不开创新助力,中国正召唤各方英才共襄盛举。党的二十大报告将教育、科技、人才“三位一体”统筹安排、一体部署,作出“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强化现代化建设人才支撑”“加快建设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等战略部署。颜宁的“归去来兮”之间,既是她个人事业的选择,也反映着中国创新场域、创新引力的变化。而此事迅速冲上热搜,也映射中国民间对科技创新以及优秀人才的渴盼。

  2007年10月,不满30岁的颜宁回到母校清华大学,组建实验室,成为清华大学医学院当时最年轻的教授和博士生导师。2017年,颜宁离开清华赴美,如今又将回国开辟一片新的学术天地。相信颜宁这次回国,和第一次相比又有许多不同。在她离开后的5年,中国的科研环境和创新生态不断改善。今年8月底国家统计局、科学技术部和财政部公布的《2021年全国科技经费投入统计公报》显示,2021年,我国研发经费投入总量达2.8万亿元,从投入规模看,我国研发经费总量稳居世界第二;2021年按折合全时工作量计算的全国研发人员总量为562万人年,是2012年的1.7倍,稳居世界第一位。近日梦天实验舱成功发射幷与空间站组合体在轨完成交会对接,正是中国科技事业阔步向前的明证。

  这几年不仅国内创新“硬件”投入大,“软件”的版本也非常新。据介绍,颜宁将要入职的深圳医学科学院的运作非常灵活,不定编制、不定级别,自主设岗,尊重科研人才的稀缺性,实行市场化薪酬、社会化用人,有点像企业化运作。这种机制之下,科学家的创新活力将会更充分地迸发。在浙江,西湖大学等新型科研教育机构也日渐产生丰饶的学术效益,助推着浙江的经济社会发展。 


【 第1页 第2页 】 


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网移动版 】 【打 印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社微信  

 相关新闻:
首页 | 港澳新闻 | 国际时事 | 两岸专区 | 军事聚焦 | 评论世界 | 财经视角 | 文萃大观 | 中评电讯 | 时事专题
关于我们 | 中评动态 | 招聘人才 | 联系方式 | 链接方式 | 中评律师 | 验证记者证 | 免责条款
     最佳浏览模式:1024x768或800X600分辨率   © Copyright 中国评论通讯社